關于健康水的爭論,不得不戰的純水機與凈水器
發表于: 來自:舒適100
目前水污染情況非重嚴重,飲水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為了更加健康的生活,想必很多朋友都會給自己和親人選購凈水器。所謂“萬事開頭難”,在選購凈水產品之前,作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必定會提前在網上搜集了解一些相關信息。目前凈水市場上的凈水品牌多如牛毛,產品種類繁多,僅僅是一個水質差別,估計都要讓不少人迷惑不已。比如,常在網上看到有人搜索“凈水和純水的區別”。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什么是凈水呢?
凈水,顧名思義,是指經過凈化后的水。凡是經過了凈化處理的水,都可以稱為凈水。按照目前的凈化工藝來說,可以分為粗濾水、超濾水、納濾水、純水、超純水等。暫不論工業用水,就生活飲用水而言,凈水可分為粗濾水、超濾水、納濾水和純水。為什么這么分類呢?因為這取決于凈水設備的濾芯配置。最為常見的凈水器濾芯無非以下幾種:聚丙烯熔噴濾芯(簡稱PP棉)、顆粒活性炭、炭棒濾芯、超濾膜(簡稱UF膜)、反滲透膜(簡稱RO膜)、后置活性炭濾芯等。結合前述,自來水等原水經過這些濾芯的過濾(過濾方式為純物理過濾,這比較安全)后,都屬于凈水。
而純水,就是特指經過了反滲透膜(即RO膜)濾芯的過濾后,水中原來的雜質等全被阻擋在膜外,過濾后的水中幾乎只有水分子,不含任何其它分子、離子等物質。當然,作為我們日常飲用的水,通過凈水器凈化后的純水純度顯然是不及工業用純水的純度高。
相信看了以上內容,大家對凈水和純水的區別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了。
含礦物質水和不含礦物質水之爭
純水機工作原理是“膜過濾技術中的反滲透技術”。從理論上講,水中除了“H2O”之外的其他所有物質都能被濾除(包括對人體有益的鈣鎂離子等礦物質元素)。凈水器工作原理是“膜過濾技術中的超濾技術”。最大的優勢是在去除水中有害物質的同時,能有效保留水中的天然礦物質元素,過濾之后不是純水。
事實上,是否含礦物質對飲用水的安全并無太大影響。人體從飲水中所獲得的微量元素只占極少量,日常生活中膳食平衡,則不會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的現象。我國水質南北差異化較大,選擇純水機和凈水器的關鍵還是根據當地水質來定。

酸性水與堿性水之爭
眾所周知,人的胃都是酸性的,有商家借題發揮,打出“飲用弱堿性水對可調節胃的酸堿度”的宣傳語,這一說法是錯誤的!
事實上,胃始終處于強酸環境,胃酸的作用是殺菌,使胃酶有活性,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變性,易于分解和消化。而胃酶屬嗜酸菌,胃每天分泌出的酸性物質非常的多,不管什么水進去都會變成酸性。副溶血性、沙門氏菌等致病微生物生存的環境都是偏堿性的,試想如果喝水將腸胃變堿性了,則是促進了微生物的生長。
人體的PH值在正常的情況下介于7.0-7.4之間呈中性或弱堿性,隨著人體細胞的老化或生病,會變成酸性體質,但酸堿度仍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外界的堿性或酸性改變不了人的PH值。人的身體是一個很精密的系統,酸堿度在系統中不能輕易改變,如果酸過多就變成酸中毒,堿過多就會變成堿中毒,嚴重的話直接導致死亡。

因此,以偏酸性還是偏堿性來劃分水質的好壞是不科學的,要以是否符合水質標準、水中的雜質及其受污染情況來決定水質的好壞。當然,純水機和凈水器過濾的飲用水PH值均在科學的飲用標準范圍內。

從我們喝的什么水,到我們喝的水是否安全,再到市面上各類凈水設備的出現,出于對健康負責,對家人負責,認真選購一款凈水設備尤其重要,或許,就是這么一點的在意與付出,對時刻都在需要水的我們來說,水質好壞真的大不一樣。
- 下一篇: 國家能源局:全國煤炭產能恢復正常 能源供給充足
- 上一篇: “水果達人”的秘密武器:讓新鮮時刻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