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溫控器:拒做邊緣陪練玩家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當一部分人還在討論舒適智能家居的“不溫不火”時,“智能生活”卻已經在慢慢滲透進入尋常百姓家,其中就包含能夠控制空調、地暖、新風等系統的智能溫控器。一個小小的溫控器,承載著溫度調控,更能實現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因此最近幾年,各大空調行業巨擘在紛紛開始布局智能家居領域的同時,作為智能家居場景中關鍵設備的溫控器,自然難逃被“寵幸”。此外,于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空調新國標2019《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將一些低能效、高耗電的產品淘汰出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熱了以節能、智能為特性的溫控器市場。種種跡象表明,溫控器這個曾經的“邊緣”產品似乎逐漸成為了引人入“勝”的新風口。

空調頭部玩家持續加碼溫控器市場,為哪般?
實際上,在 Nest 和 Ecobee 入局溫控器市場之前,傳統溫控器在多年之間一直未有革新,產品體驗差、操作不方便、無法實現對環境的自動感應并達到節能效果,因此一直給行業、用戶一種“邊緣”感。直到智能溫控器的出現以后,不管是在功能體驗還是節能效果方面,都得到了極大幅升。智能溫控器可通過手機 App、智能音箱遠程控制,操作體驗得到極大改善,還可聯動其他智能家居產品,實現了更豐富的場景聯動,尤其是智能溫控器能夠感應環境溫度及屋內是否有人,并相應地給室內加熱或者制冷,大大節省了能源消耗。這些優點讓智能溫控器一經推出就備關注與青睞。
智能溫控器市場空間大,增長速度快,是智能家居中不可或缺的設備,而且未來很有可能成為家庭能源的控制中心,這是空調行業頭部玩家看重溫控器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 廈門未來星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思國向《舒適智能資訊》表示:“近年來,空調行業一邊正身處行業規模進入周期性的下滑階段,另一邊又深陷日漸激烈的價格競爭。當大多數空調品牌用慘烈的價格戰卻只換來自身規模同比降幅縮窄,行業的惡劣生存環境可見一斑,由此看來空調品牌廠家入局溫控器行業,一是希望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二是試圖擴充產品線及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當越來越多的空調品牌入局,也從側面反映出業內越來越意識到智能溫控器對于整個系統的重要性,其不再是簡單的一種配件,而是與終端用戶發生鏈接作用的重要載體。作為從事智能溫濕度調控產品及智能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品牌于一體的品牌,喜樂智能則認為溫控器市場對于廠商來說,應該成為一個寶藏市場。一方面,目前的空調同質化嚴重,但是溫控技術的差異卻非常明顯,通過不斷創新的設備升級,可以賣出更好的附加值,提升廠商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溫控技術并不是簡單的產品堆砌,而更應該是通過技術的手段提出系統的解決方案。
一個產品得以暢銷的背后離不開生產制造的支撐,特別是在品質管控方面。然而伴隨著入局品牌的不斷增多,各中小企業都在承受著成本不斷攀升、產品利潤日益微薄的壓。在企業求發展的內驅動力和競爭白熱化的外驅動力組合下,溫控器行業兩極分化顯現。一些靠模仿、抄襲短暫生存的企業,因為產品普遍存在自動化程度不高、能效性不足、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再加上受低價競爭、成本因素等影響,利潤被吞噬,企業進入“危險期”。另一些新成立企業,或者發展步伐緩慢的企業則進入到瓶頸期,難有革命性產品出世。
“從價格走向價值,還需要一個過程”
這是喜樂智能提出的觀點,其認為除上述難點之外,做系統的不夠了解溫控器,做溫控器的對整體系統沒有全面了解,這樣一個棘手問題直接導致相互之間的需求變成“相互未知”,繼而無法更好地為用戶服務。針對這一現存痛點,喜樂智能認為從產品定位方面來看,企業應始終堅持從產品品質出發,只做中高端市場,不走低價路線;其次,在喜樂智能內部,其利用自有云平臺及微信端助力廠商及經銷商獲利,用溫控器這一載體,提供及時的售后響應以及定期提示服務,以增加客戶粘性。
那么,從邊緣走向中心的距離又有多遠?
控制系統其實是暖通空調領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不過對比空調設備本身來說,又只是個小產業。雖然小,但是技術并不簡單,稱得上是高科技產業,因此并非所有企業都能將這個產品做好。“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未來對于溫控系統的需求也將越來越高,無論是在設備節能的優化方面,還是在智慧控制帶來的舒適度改善上,控制都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在時代和市場的要求下,做好集成化發展方向、智能化控制,功能強大、操作簡單的溫控器開發將是未來星球始終追求的方向。”范思國表示。
碎片化意味著繁瑣化,曾經的“智能”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消費者的控制負擔,而達不到真正現代家居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的目的。想讓消費者真正從家居管理中解放出來,通過“集成化”的溫控系統讓全屋家電真正發揮出最佳效果,將是一條理想解決“邊緣”問題的路徑。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范思國認為溫控器品牌應該以“品質嚴選 + 服務無句點”為市場切入點,其推崇智能控制與工業美學設計互相融合,讓通過對創新設計的產品更符合客戶需求。另一方面,傳統廠商是以產品營銷為突出點,但范思國認為要以服務為支撐,布局線上線下全渠道發展,從智能化和集成化兩方面升級改造,在打造企業核心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為零售端賦能,讓溫控市場不再只是邊緣游走。
物聯網和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傳統的溫控系統走向了智慧智能控制。未來溫控產品的開發及服務,無論是對于建筑本身,還是對于使用用戶來說,個性化的需求將越來越多,而針對空調、采暖、新風等產業,此前更多以“配角”身份在滿足開與關以及溫度的調整,但現在更強調溫控系統集成化、個性化的需求考量,舒適環境的調節不再依賴人為的控制,而是走向相互融合的成長,再慢慢過渡到智慧控制。另一方面,伴隨著溫控類產品在行業內應用的逐漸成熟,應用領域也將從普通家居辦公領域,逐步擴展到公共建筑、工農業等其他特殊場景,誰能夠提供更極致的產品體驗、更高效的節能效果,誰就能抓住市場紅利商機,借勢獲得增長。
- 下一篇: 驚艷亮相福州,萬順買獲高度認可!
- 上一篇: 建筑業將打破資質壟斷:國企、民企即將迎來公平競爭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