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堅持進行本土深化 德國闊盛告別產品時代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此番參加2021ISH供熱展,德國闊盛將與中建三局合作的空調箱的一部分,重新復制了一套帶到了展會現場。該部分展示相當于中央空調系統換熱的重要部分,核心內容是數字化的BIM展示,通過數字化的模塊建模。滕云瀾透露,中建三局合作項目的模塊部件,有40%是在德國加工的,50%在中國加工,10%在現場完成,整個項目的完成需要多個品牌以及安裝商之間的通力合作。所以滕云瀾始終認為,未來實現數字化建筑式裝配的空調系統的集成,品牌之間、品牌與安裝商之間,都需要保持交流,不僅是交流心得與策略,也是彼此之間的賦能。
“我認為今年是熱力改革以及集中供熱更新的重要時間階段,民用采暖的消費升級也已經是大勢所趨,僅在本次中國供熱展平臺,就明顯感受到參展的熱泵以及相關配件企業數量有增無減。與觀眾溝通中也可以發現,現在的觀眾來看熱泵產品、尋找輔材配件的居多,一方面是壁掛爐的業務已經比較成熟了,另一方面也是消費者的邏輯觀念在發生變化,關注點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尤其是在北方區域。”滕云瀾如是說道。
而對于外資企業,如何實現本土化也是需要重點思索的問題。滕云瀾認為,中國化不是簡單粗暴的中國制造,而是在于文化、精神和實際落地,需要多維度、更具深度的去看待。盡管目前德國闊盛所有的產品全部統一都在德國生產,但是在設計上德國闊盛始終堅持進行本土深化,和當地的企業、設計院進行深度合作,進行本土化的改變。而中國團隊會將收到的市場反饋轉達德國工廠,進而進行針對性的研發,解決中國市場的需求,適應中國市場。滕云瀾向《舒適智能資訊》說道:“我們在中國也建立了工廠,但更多是跟中國的配套企業合作,在三維模型、數字設計等方面提供服務和安裝落地,這才是闊盛認為的本土化。在國際化的藍圖下,和當地的設計院、安裝商等共同協作,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加快中國‘碳中和’的推進,做到系統更高效、更節約成本、更環保。此外我們會持續推進渠道下沉,甚至在拉薩這樣偏遠的市場我們也完成了布局,我們會深入到中國每一個在發展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