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建筑運行管理和使用防疫應急技術指南》出爐
發表于: 來自: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正進入十分緊要、決定全局的關鍵階段,節后返崗返工返校“三返”高峰即將到來。作為全國行業標準《辦公建筑設計規范》主編單位,浙江省院全體干部職工牢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迅速行動、挺身而出,發揚連續作戰精神,爭分奪秒組織院內技術骨干和相關行業學會協會專家編寫了《辦公建筑運行管理和使用防疫應急技術指南》,堅決把設計師的初心使命書寫在疫情防控斗爭的第一線!
前 言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2019-nCov病毒)正在全國擴散蔓延,已嚴重危害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并將影響春節過后的日常生產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防控處于十分緊要、決定全局的關鍵階段,根據權威部門提供的2019-nCov病毒傳播特點,為防止辦公建筑因人員密集、設備不科學使用等原因導致2019-nCov病毒傳播擴散和交叉感染,確保辦公建筑內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及辦公建筑的正常管理運行,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在春節假期即將結束、上班高峰馬上來臨之際,特組織力量編制《辦公建筑運行管理和使用防疫應急技術指南》,供相關部門和單位參考使用。
01、總 則
1.1 為了保障2019-nCov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辦公建筑的正常運行管理和使用,維護衛生清潔的辦公環境,確保工作人員身體健康,特制訂本指南。
1.2 本指南適用于2019-nCov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辦公建筑的運行管理和使用。
1.3 辦公建筑運行管理和使用防疫目的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2019-nCov病毒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三種方式,根據這三種傳播方式的特點,應著重加強對辦公建筑的空調通風系統、人員集中使用場所、公共衛生場所等采取防疫措施。人員集中使用場所主要包括門廳、辦公室、會議室、食堂、電梯及其他公共空間,公共衛生場所主要為公共衛生間等。
1.4 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應加強單位員工及外來訪客的識別與登記工作,員工及訪客須佩戴口罩,進入辦公建筑前首先進行體溫檢測,并詳細了解訪客近期有無相關疫區原發地旅行和接觸史,以及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癥狀。當無上述情況、且體溫正常時,方可進入辦公建筑。疫情期內應盡量采取電話、網絡等方式與外界聯系工作,減少外出及外來訪客上門。
02、空調通風系統
2.1 辦公建筑的空調通風系統啟動前,相關工作人員應掌握系統自身特點,了解每個系統所服務的樓層和房間等詳細情況,制訂出相應的預案,明確突發情況的應對措施。疫情期要求每周一次對出風口、冷凝水積水盤、過濾網進行消毒。
2.2 辦公建筑的空調通風系統應實行“以自查為主、抽查為輔”的檢查制度。對出現“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場所和部位的空調通風系統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進行科學消毒。
2.3 辦公建筑應加強室內外空氣流通,最大限度引入室外新鮮空氣。
①以循環回風為主,新、排風為輔的全空氣空調系統,在疫情期內,原則上應采用全新風運行,以防止交叉感染。
②采用新風、排風熱回收器進行換氣通風的空調系統,應按最大新風量運行,且新風量不得低于衛生標準,達不到標準者應通過合理開啟門窗,加強通風換氣,以獲取足額新風量。
③對于只采用獨立式空調器(機)供冷供熱的房間,應合理開啟部分外窗,使空調房間有良好的自然通風;當空調關停時,應及時打開門窗,加強室內外空氣流通。
④ 在疫情期內,全空氣空調系統與水—空氣空調系統宜在每天空調啟用前或關停后讓新風和排風機多運行1小時,以改善空調房間室內外空氣流通。
2.4 應確保空調機房內和空調新風口周圍環境的清潔,正確引入新風。
①空調系統新風采氣口周圍環境必須保持潔凈,以保證所吸入的空氣為新鮮的室外空氣,嚴格禁止新風采氣口與排風系統的排風口短路。
② 空調通風的機房必須保持干燥清潔,嚴禁堆放無關物品。
③空調機房內空調箱的新風進氣口必須用風管與新風豎井或進風百葉窗相連接,禁止間接從機房內、樓道內和天棚吊頂內吸取新風。
2.5 應做好空調系統各部件的清洗消毒工作。空調系統的關鍵部位應定期消毒。
2.6 應加強冷卻塔與冷卻水水系統的清洗消毒,改善冷卻水水質。
①使用噴淋式冷卻水塔的建筑物在疫情期內,應通過提高排污量與增加補水量的方法,改善冷卻水的水質,降低含菌量。
②宜對噴淋式冷卻水塔水中的含菌量進行不定期的抽檢。
03、辦公室
3.1 采用全空氣空調系統的大開間辦公室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空調送風口設置在辦公區上方、集中回風口設于辦公區內時,系統無新風,適當開啟外窗,使室內空氣從窗口排出,防止回風造成的交叉感染。
②條件允許時可進行改造,臨時把回風口接至室外,改為全新風運行。
③若天氣轉暖則空調系統耗熱減小,在不嚴重影響室內溫度的前提下(建議室溫不低于16℃,可通過短時間的實驗后實測),空調系統可開窗運行,防止室內循環回風造成的交叉感染。
3.2 采用風機盤管的單獨小開間辦公室,可正常使用風機盤管空調系統,不會造成交叉感染。為保證室內空氣良好,外窗可開一條小縫,保持空氣的流通。
3.3 疫情期內,下列空調系統宜停止使用,疫情嚴重時應停止使用:
①既不能全新風運行,又沒有對回風或送風采取消毒措施的全空氣空調系統。
②既不設新風,又不能開窗通風換氣的水——空氣空調系統(即風機盤管空調系統)。
③既不能開啟外窗,又不設新、排風系統的房間內的空調器(機)。
3.4 對于沒有通風換氣條件的辦公室,應暫停使用;對于有自然通風換氣條件的房間,應在使用期間確保外窗一定的開啟度。
04、會議室或多功能廳
4.1 采用一拖一的風管式分體空調系統的中小型會議室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空調送風口設置在辦公區上方、回風口設于辦公區內時,系統無新風,應適當開啟外窗,使室內空氣從窗口排出,防止回風造成的交叉感染。
②條件許可時可進行改造,臨時把回風口接至室外,改為全新風運行。
4.2 采用多聯機FRF空調系統的大型會議室或多功能廳:
①通常多臺室內機裝于吊頂上的會議室,一旦發現樓內有“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應立即停止多聯機空調系統的運行;并開啟排風系統,打開門窗進行通風,以防止交叉感染。
②若設有獨立的新風機、會議室還需要供暖時,新風機組的出風溫度設定值盡可能提高;夏季需要供冷時則將新風機組的出風溫度設定值盡可能降低。
4.3 對于大開間會議室或多功能廳,應合理布置桌椅,避免人員面對面的布置方式。會議、交流等活動應至少確保人員間隔1米以上。
4.4 會議室或多功能廳應在使用前提前半小時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使用后在進行一次消毒。
05、食 堂
5.1 售餐窗口與熱加工區域之間,應采取局部隔斷措施(例如透明板等),將餐廳內人員與廚房加工人員和區域適當隔開,隔離高度應大于1.8米。
5.2 采用多臺立柜式分體空調或多聯機空調(無新風系統及無排風系統)的餐廳,一旦發現有“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應立即停止立柜式分體空調或多聯機空調系統的運行;同時應開啟外窗,進行自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防止交叉感染。
5.3 檢查廚房與隔油器連接的水封裝置,對于水封不完整或漏水的情況應及時修理。
5.4 對設置集中熱水系統的食堂,特別是采用太陽能、熱泵等作為熱源的系統,應采用高溫消毒等措施,殺滅管道系統的軍團菌等。
①高溫消毒應保證最不利點水溫不應低于60℃,持續時間不應小于1小時。
②條件許可時,可在管道系統上增設銀離子、光催化氧化消毒器。
5.5 對于一些餐廳中沒有設置機械通風措施、或沒有可開啟的外窗的小包間,若無法改造,則應停止使用。
06、電 梯
6.1 門廳、電梯廳、走道當設有空調系統時,可參照本技術措施三、四部分相關條款執行;沒有空調系統時,應盡量采用自然通風方式通風換氣。
6.2 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電梯和封閉前室的通風,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轎廂內安裝有通風風扇的電梯,應當保持通風風扇長期開啟。
②轎廂內沒有安裝通風風扇的電梯,每隔2小時應消毒一次,同時打開轎廂門進行通風換氣,每次通風換氣時間不少于5分鐘。
6.3 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及午休時應定期對電梯采取全面消毒,兩次全面消毒中間再進行一次局部消毒(如電梯按鍵面板),對于按鈕、把手等部位應進行重點消毒。對發現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乘坐過電梯的,應當立即停止電梯運行,并按照衛生防疫部門要求進行處置。
6.4 疫情期間應盡量減少乘坐電梯次數,垂直交通盡量采取走樓梯步行方式。
6.5 乘坐電梯過程中不要摘下口罩。隨身攜帶衛生紙(手套),可隔著衛生紙(手套)按電梯按鈕。衛生紙(手套)使用完畢妥善處置。
6.6 人員乘坐電梯后,應及時洗手、消毒。
07、公共衛生間
7.1 公共衛生間應盡可能采用自然通風方式進行通風換氣,否則必須采用機械通風措施。
7.2 公共衛生間衛生器具應盡量采用非手動開關。對于采用手動開關的衛生器具,條件許可時可進行改造。洗手盆可改造為肘動開關、蹲便器可改造為膝動或腳動(踏)開關。
7.3 應逐一排查確認衛生器具排水是否有水封,檢查洗手盆(臺面)下部排水管、掛式小便器下部排水管、上層衛生間蹲便器排水管(通常在吊頂內)、上層立式小便器排水管、拖布池排水管、空調凝結水排水管等水封狀況,對于沒有水封或水封不完整的、有漏水現象的應作登記,并更換上帶有完整水封的排水管或將排水器具封閉,漏水的應及時修理。
7.4 應采取措施保證水封的有效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應每天注水保持地漏水封完好。水封深度達到50毫米的地漏每日注水不少于2次,每次注水不少于350毫升;水封深度未達到50毫米的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地漏注水次數視情況增加注水次數,保證地漏不干涸。
②洗手盆應盡量不采用盆塞;必須采用盆塞時,拔開盆塞放水后應采用細水流把水封充滿。
③暫不使用的衛生間,應每天對各個器具的水封注水。
7.5 應檢查衛生間污水系統伸頂通氣立管是否暢通。
7.6 坐便器坐圈應配置一次性墊紙。
7.7 樓內衛生管理員,應每隔不超過2小時對衛生間及其衛生潔具的清潔情況(包括排泄物的殘留情況)進行檢查,并及時處理。
7.8 衛生間應配備足夠的洗手液和擦手紙,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08、其 他
8.1 應每天檢查取風口附近是否存在雜物及污物積存的情況并及時處理。
8.2 應每天對生活水泵房進行巡檢,及時處理維護結構漏水、室內積水、污物積存、建筑或構件生霉等非正常情況。生活水泵房及直飲水處理間應加強通風。清洗生活水箱、空調系統開式膨脹水箱等。
8.3 地下車庫的通風系統,應按照設計要求正常投入運行,可適當加長運行時間。
8.4 應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嚴格執行垃圾管理制度、垃圾分類收集管理制度,及時建立和完善各項工作記錄。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使用過的廢物均按醫療廢物處理、雙層包裝。
8.5 對于使用過的口罩,要求單獨裝袋密封,并設置專用的垃圾收集設施,按照醫療垃圾要求進行定期消毒處理,切勿自行處置。不觸碰他人使用過的口罩,口罩用完后不要直接放在包里、兜里。
8.6 非密閉式的污水泵井周邊應定期噴灑過氧乙酸或過氧化氫進行消毒,有條件的附加采用紫外線燈照射。
8.7 生活飲用水、管道直飲水、生活集中熱水,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進行水質檢測。疫情期內各項供水水質應做一次檢測。
8.8 室外景觀用水等在疫情期內應排放干凈,保持干燥。對于采用非傳統水源的小區,疫情期內宜關閉非傳統水源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