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臺樓市新政,是不是在為家裝零售市場“加油”?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宏觀經濟、國家政策、房地產這三個與暖通空調及舒適智能產業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的關鍵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暖通空調及舒適智能產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發展走勢。而連續多年的房地產限價限購政策和陸續出臺的精裝房政策,其影響有增無減,導致中央空調家裝零售市場難以回暖。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為保證樓市平穩健康發展,多地在抗疫期間出臺了樓市調控新政。其中,有要求銀行不得向房企斷貸的,有加強商品住房銷售價格指導的,還有幫助房企穩定復工、減免租金、放寬預售、土地出讓金延期分期、稅費繳納延期等,這些新政向房地產市場發出一個十分明確信號,就是房地產宏觀調控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作為與樓市新政有著密切聯系的家裝零售市場,仿佛迎來了“轉機”。
誠然,近來一段時間關于房地產的政策接踵而來,或多或少對房地產走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隨著調控政策成效的初顯端倪,中央空調家裝零售市場的走勢儼然成為行業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命脈,很多經銷商預判疫情之后的房地產市場將迎來一波利好,房價或將下調刺激消費,與房地產行業緊密相關的家裝零售市場以及精裝配套市場也將因此受益。從理論來說,房地產利好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帶動家裝零售市場、乃至精裝配套市場的發展。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多個城市出臺樓市新政多為鼓勵性政策,至于效果如何還未可知。不過盡管這些鼓勵性政策未必能“拯救”實體經濟,但作為房地產的關聯行業,暖通空調及舒適智能產業對這些政策仍然充滿期待。
房地產市場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暖通空調廠商的神經,雖然當前這些樓市新政來的有點“無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正在受到嚴重影響。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房地產市場在短期內未能復蘇,必將會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來“救市”。不過由于政府層面對調控的基調仍未放松,因此地方政府調控的空間必須在“紅線”之內,大規模調整的可能性不大,而僅能在“紅線”之內進行“微調”。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盡管只是“微調”,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央空調家裝零售市場的發展。但是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在樓市成交整體低迷的背景下,中央空調家裝零售市場想借助這些政策的東風,立馬實現“騰飛”也是不太現實的。
近幾年來,政策性因素對暖通空調及舒適智能產業發展所產生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必要的政策刺激和市場推動,對引領整體行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無疑大有裨益。但對企業而言,除了把握住政策大方向,充分利用好相關政策外,最重要的還是要不斷創新產品和技術,確保產品品質,并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相關戰略。千萬不能對政策形成依賴,而是要利用政策出臺的機會,補齊自身的短板,從而獲得更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