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暖通空調行業:在不確定性中創造確定性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如果把上半年的行業數據用來反映行業的今年或者未來的發展趨勢,我不是特別認同,如果非要通過數據來體現市場趨勢,我認為2019年的年度數據比上半年的數據更有代表性和參考性。理由非常簡單,數據的比較是要建立在同一“維度”的基礎上才有意義和價值,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是過去的幾十年里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世界性的災難,正如誰也不能確定2020年的下半年疫情會不會完全消散,行業會不會復蘇。整個世界的2020年都毫無疑問地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性。
7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以視頻會議形式共同主持第八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這次對話可貴之處在于其本身透露出來的勇氣和信號——即便面臨著種種不確定性,也決不放棄對確定性的努力;即便確定性被喧囂與紛擾掩蓋,也要主動作為、積極爭取,用創造而不僅是尋找來開拓這樣的前景。這樣的“勇氣與信號”我認為適用于任何一個面臨困難的行業,以及這個行業中的企業,當然也包括我們的暖通空調行業。
什么是不確定的?事實上,未來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之下,讓本身就不太確定的各行各業都變得更加不確定。有人說,如果下半年中國的疫情能夠完全控制住,那么我們的暖通空調行業就會重新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但是,這一切僅僅是“如果”,沒人能夠預判未來疫情的走勢,也沒有人敢說下半年一定會增長。我們不僅不能預判疫情的走勢,更沒有能力去改變它的結果,而站在這個維度去思考的問題其實都是多余的,也都是不確定的。
什么是確定的?企業的成長性、硬實力是確定的,沒有硬實力、不善于創新和學習的企業最終要被淘汰也是確定的。5月刊的刊首語我曾經說過,“宏觀上疫情嚴重,經濟下行,在微觀上對長期投機低能的市場參與者進行了大規模清算,操作方式上是‘批處理’——淘汰了一批,打蒙了一批,報復了一批,暫時放過了一批,另外還獎勵了一批”。所以,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市場獎勵的永遠是實力夠硬并善于改變的成長型企業,那些被打蒙的,被報復的,被臨時放過的,如果思維不能及時“回過神”,最終還是要被市場的浪潮無情淘汰。
不管是網批,還是新零售,甚至是直播帶貨,都讓以前的一些不太確定的關于行業渠道變革的思考逐漸在疫情的催化下變得清晰了許多、確定了許多。單單從社會分工的角度來看,傳統經銷商的職能就是“帶貨”,但是越來越多的事實告訴我們,能夠“帶貨”的非傳統平臺越來越多,那我們的傳統渠道在未來應該何去何從?《行走的課堂》在7月份的杭州站藍海論壇其實已經給出了部分答案,但是還不完整,8月份《行走的課堂》成都站、濟南站的藍海論壇還將會繼續和大家一起在不確定的2020年探討和創造更多的“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