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后市場”那么美,但你憑什么能做好?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某品牌代理商最近在接受暖通家采訪時提出,明年將轉戰存量市場,以家用多聯機“后市場”作為切入口,推出清洗、維修和檢測服務。他表示:“過往我們積累了大量客戶,其中大部分都已經過了質保期,以往我們都在等客戶的二次孵化。但因為市場環境的壓迫,我們將會主動為過保客戶多聯機系統的清洗、維修和檢測服務。同時針對這一思路,我們也在開發一套網上售后服務系統,打造智能化平臺推向企業和家庭用戶。從潛力上分析,市場上有大量的過保客戶,這是一片很廣闊的市場。”

實際上,經銷商主動開發家裝“后市場”是為了尋求新的利潤點。“原本利潤就越來越低,現在成本又提升了太多,施工成本、進貨成本、原材料等等,都在漲價。”相信這也是目前所有暖通經銷商的感慨,傳統業務不僅面臨著價格競爭,還不斷遭受成本提升的“摧殘”,盡管商家也經過了幾輪漲價,但出于競爭的考慮,漲幅并不高,還趕不上成本增長的速度。
“后市場”確實美,但憑什么一定能做好?這是一個很“哈姆雷特”式的問題。其實“后市場”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尤其是在大型冷水機項目市場,項目管理維護甚至已經成為了部分品牌的重要利潤來源。在多聯機“后市場”,盡管說部分品牌推出了更新多聯機產品挖掘“后市場”,但行業關注的力度明顯不足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多聯機零售“后市場”。誠然,缺少關注意味著市場的潛力,但這也意味著這片市場缺少“教育”。零售“后市場”對于終端消費者而言只是不起眼的點,往往沒有故障就不會有交集,并且終端消費者也沒有“后市場”意識,不夠專業。

意識是消費的先決條件,開辟家裝“后市場”,需要參與其中的廠家和商家教育市場、引導市場。例如凈水行業,往往會給濾芯加裝警報燈,以提示消費者需要更換,諸如此類的方式也可以在中央空調行業中應用。不過改變意識恰恰也是最大的難關,首先說清洗,大部分終端消費者并不在意,且拆卸濾網進行清晰也并非難事,往往客戶會自行處理,對專業的清洗作業接受度不高;其次是維修服務,現在品牌普遍延長了質保期,最長已達十年之久,并且即便出現故障,品牌方以及銷售商家更具優勢,想要匯攏維修業務談何容易;最后是檢測服務,所謂檢測服務,即代表中央空調設備不一定出現了問題,僅僅是起到檢測預防的作用,在消費者甚至都還沒有“后市場”意識的情況下,要其花費費用去檢測,其難度可想而知。
- 下一篇: 首個新風空調行業標準制定中
- 上一篇: “潔凈空氣 健康校園”EK助力中國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