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零售商的“生死線”?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零售經銷商到底做多大才能活得好?此前有人提出,500萬是一個零售店的盈虧平衡點。隨著市場的變化、各種成本的上漲、經銷商集成化體系化的發展,已經很難再用一個簡單的數字去核算經銷商的經營情況,更考驗經銷商的則是系統服務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
規模是“虛”,但目標要有
從大部分經銷商的觀點來看,規模只是一個相對務虛的指標,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企業的規模,但是不能真正反映出一個企業真正的生存和發展狀況,所以它更像是一個目標。

不過,不少經銷商認為規模在千萬左右是較為合適的平衡點。螢火蟲環境工程溫州運營中心運營總監李體周認為:“1000萬是一個比較舒服的規模,人員配置也不用很多,運營成本也不會太高。再小了可能利潤不夠,公司運營起來比較困難;規模再大了就需要配備更為完善的團隊,需要考慮的方面也會更多一些,如果沒有一個體系化、組織化的團隊去支撐,往上走的空間就會受限。”李體周說道。
安慶市明珠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明認為零售商要考慮的不止是規模這一要素,單一品種也很難生存,不僅要做中央空調,還要在新風、熱水以及全屋凈水等方面有所涉獵,通過更多品類的加入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利潤是“實”,需開源節流
經銷商能不能活得好還是要看自身的經營狀況,開源節流并舉才是硬道理。不僅僅是在銷售上、經營上、產品的更新頻率上做延伸,在管理上也需要有更高級的管理水平、更精準的成本管控等等。
雖然能否活得好是主觀判斷,但是幾乎所有的經銷商都認為,無論多大體量都需要做好每一個環節,保證利潤才是根本。“其實活得好不好跟規模沒有太大關系,利潤才是首要因素。”唐山信科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福順解釋道,作為零售商,一定要把控合理利潤,毛利控制在20%~30%之間,在這個合理期間應該能夠活得很好。銷量和利潤不一定呈正相關,如果賣的多,但利潤少,會額外增加利潤的負擔率,售后服務以及維護成本也是一大筆開銷。
持續發展才是未來
零售商想要活得更好,該如何破局?有經銷商表示,在特定的發展階段,應該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兒,想要達到更高的高度,管理體制、產品力、服務能力、營銷政策都要跟上去,還要考慮運營成本、利潤率、店面房租、人工工資等因素。雷德均也提到,規模做大了之后,要在營銷模式做提升,線下、線上、社群營銷等都要開展,不斷擴大知名度,樹立良好的市場口碑。
廣西清爽風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羽佳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對于經銷商老板來講,管理水平是必須要提升的,能夠實現經驗的復制,而非整個公司指望老板一個主力銷售;其次,對公司的目標規劃要心中有數;第三,要注意公司的智能化發展以及數據化管理,現在是數據化的時代,客戶資料、提貨資料、后續施工服務等用數據去管理,這樣會是一個比較科學的管理,也能更好地管理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