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源泰盟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應用經典案例
中國能源網 發表于: 來自:中國能源網
燃氣、燃煤鍋爐在運行期間會排放大量的高溫煙氣,這些煙氣經過除塵、脫硫后排入大氣,排煙溫度在 45℃~55℃之間,煙氣蘊含大量的潛熱,直接排放不僅浪費能源,而且由于濕度較高,還會通過煙囪冒出大量白煙。
權威專家指出:煙囪里的白煙就是人民幣,煙囪口就是碎鈔機,冒出去就沒了。華源泰盟與清華大學聯合開發的基于噴淋換熱的煙氣余熱回收與減排一體化技術讓這些煙囪口不再是碎鈔機,因為煙囪不再有“白煙”可冒;華源泰盟讓這些煙囪里的煙氣成為了財富,聚利于供熱企業,造福于社會和人民,貢獻于偉大的新時代。?

2016年,基于噴淋換熱的煙氣余熱回收與減排一體化技術首次成功應用于燃煤電廠——濟南北郊熱電廠,為世界首例。實現了每年回收煙氣余熱16.6萬GJ、年節約標煤6500噸、減少CO2排放16000噸、減少SO2排放490噸、減少NOX排放245噸、回收冷凝水3.7萬噸、新增供熱面積37萬m2。經中國節能協會組織的專家鑒定:這一技術能夠將濕法脫硫后的煙氣溫度由50℃降低到25℃,提高鍋爐整體熱效率10%左右。不但大幅度降低換熱成本,而且在排煙溫度和供熱效率、換熱能力、減少SO2和NOX等物質排放、煙氣余熱回收利用等四個方面全面領先。項目成果總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在此基礎上,2017年,華源泰盟將這一技術成功應用于天津天保熱電廠。這是一家全年不間斷運行供熱、供氣的熱電廠,對華源泰盟技術和設備的穩定性是一個全新的檢驗。運行檢測結果表明:實現全年節約標煤4691噸、減少CO2排放12197噸、減少SO2排放352噸、減少NOX排放176噸、節水55814噸,并徹底消除“冒白煙”現象。節能效果、綜合效益、減排指標全面領先。驗證了全年全運行狀態下這一技術的可靠性,余熱回收量核算的準確性、煙氣消白的徹底性、系統流程設計的科學性、防腐方式的可行性。充分說明了系統運行穩定、安全,印證了“基于噴淋換熱的煙氣余熱回收與減排消白一體化技術”的成熟、可靠。同時余熱回收系統為電廠帶來的巨大節能、節水、減排收益,體現了本技術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

2018年8月,“盛燁熱電煙氣余熱深度回收”項目在塞北嫩江開工。這是“基于噴淋換熱的煙氣余熱深度回收與減排一體化技術”面臨的新檢驗。嫩江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處于嚴寒區,極寒天氣溫度達零下43℃。工程于當年12月竣工,運行成果經測算,每年可回收煙氣余熱39.4萬GJ,年收益1792萬元,節能效益非常顯著。在環保效益上,每年可減少CO2排放33000噸、減少SO2排放1000噸、減少NOX排放500噸。項目投入運行后華源泰盟的技術與產品經受住了在極寒天氣狀況下的檢驗。社會經濟效益、節能環保效益十分明顯,使嫩江提前兩年實現了黑龍江省政府提出的節能環保目標。

世界首創的濟南北郊項目,全天候運行的天津天保項目,極寒氣候下的嫩江盛燁項目,華源泰盟積極、自信地迎接各種環境要求的挑戰。基于噴淋換熱的煙氣余熱回收與減排一體化技術廣泛應用于燃氣鍋爐、燃氣電廠、燃煤電廠、區域燃煤鍋爐房以及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等領域,并連年創造供熱節能環保的新奇跡,不斷登上新的臺階。以三大經典案例為代表,華源泰盟吸收式換熱的集中供熱節能環保技術解決方案和專用產品遍布北方大地,生根開花,結滿碩果;個個精彩,處處優異。
正因為基于噴淋換熱的煙氣余熱回收和減排一體化技術有如此大的作用,先后獲得了國家節能中心重點節能技術應用典型案例、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節能減排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節能環保專利獎一等獎、首屆節能環保創新應用大賽金獎、首都藍天行動科技示范工程、入選《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北京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目錄》、《中國制冷學會節能環保技術目錄》等重要獎項和榮譽。同時,余熱回收的天然氣高效清潔供熱技術經教育部科技成果鑒定,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基于噴淋換熱的煙氣余熱回收與減排一體化技術經中國節能協會科技成果鑒定,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煙氣-水直接接觸式換熱塔經中國制冷學會鑒定,產品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煙氣余熱回收關鍵設備經中國制冷學會鑒定,煙氣余熱回收系列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全國冬季燃煤供暖面積超過 100億m2,承擔這些面積供暖的熱源,包括燃煤熱電廠和燃煤鍋爐房,年耗煤約 2.2億噸,可回收煙氣余熱量43000MW,回收煙氣余熱可新增供暖面積8億平米,全面推廣應用本技術后,可以每年減少供暖煤耗0.18億噸,減少CO2排放約5341萬噸,減少SO2排放約5.7萬噸,減少NOX排放約2.4萬噸,回收冷凝水量約2500萬噸,節能減排效益巨大。
華源泰盟奮發有為,升級加速。繼創造大同、太原等地區城市級大溫差節能供熱改造奇跡之后,在煙氣余熱回收領域,華源泰盟接連創造三大經典案例,一步一個新天地,為中國供熱節能減排事業,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的奮斗目標持續做出新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