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健康智慧建筑發展”高峰論壇成功召開
發表于: 來自:江蘇省勘察設計行業協會
近日“基于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健康智慧建筑發展”高峰論壇在長江都市智慧總部大樓成功召開。

論壇由國際綠色建筑聯盟、江蘇省勘察設計行業協會、江蘇省綠色建筑協會聯合主辦,長江都市與江蘇設協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工作委員會共同承辦,旨在推進綠色健康、低碳智慧建筑發展,提升江蘇省綠色建筑設計水平,促進建筑設計行業交流合作,推動行業創新。
在行業低碳轉型和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環境下,論壇著眼于探討如何使建筑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適和更加智能智慧,為人民群眾提供高品質建筑,研討在“雙碳”背景下建筑行業綠色、健康、智慧建筑發展的技術路徑及解決方案。
會議伊始,劉大威主席為論壇致辭,他表示,全省積極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轉型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本次論壇希望所有單位積極交流、共話未來、共謀發展,全面推動綠色建筑提質增效,持續提高建筑能效,為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碳達峰建言獻策。
孫曉文理事長表示,江蘇設協將深入貫徹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目標要求,在行業綠色建筑設計創新與雙碳技術的應用、推廣上多下功夫;著力推動數字技術與綠色建筑深度融合;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一批有行業影響力的“綠建、雙碳”人才,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好知識和人才儲備,在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與企業攜手共進,助力全省綠色城鄉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會議特邀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清勤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林波榮教授;中國建筑大師、中國中建設計研究院薛峰總建筑師;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研究中心孟沖主任;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田煒副總經理為本次論壇作主旨演講。
王清勤副總經理作關于《標準助力綠色與健康建筑發展》的報告,從綠色建筑和健康建筑標準體系形成入手,通過案例分析闡述建筑碳中和實現的技術要求,最后提出健康建筑作為健康中國戰略在建設行業落地實施的重要舉措,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與人民切實需求,將打開建筑業發展的新局面,必將迎來更高更快的發展!
林波榮教授作關于《新時期建筑業科技創新思考》的演講,分析新時期下的我國建筑行業發展需求以及國際形勢與趨勢,提出落實雙碳目標的關鍵之一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筑從單純消費者變為產、銷、消者;增強與電網的雙向互動智能調控能力;可實現靈活柔性源荷平衡,柔性調控;要有精細化計量與運維。綠色建筑、健康建筑、低碳發展的科技創新歸納為用能柔性化、材料高新化、設計智能化、環境人因化和運維智慧化。雙碳目標下的建設領域科技創新應避免“運動式”減碳,搶抓科研范式變革新機遇增強源頭創新,注重問題導向VS場景驅動。
薛峰總建筑師解讀《全齡友好的人因交互綠色協同設計》,綠色建造、智慧建造 、工業化建造的“三造”融合,實施全過程一體化協同設計。首先展示了綠色設計協同方法與工作流程,隨后以六個實際項目為案例,探討各年齡段人群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將建筑設計立足于“人”,建立全齡友好的社會環境,這既是我國人口發展形勢對城市建設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城市對自身未來發展方向的積極探索。
孟沖主任解讀《健康建筑評價標準》修訂要點和案例分析,本次修訂融合新理念、新技術,以人為本,增設新內容。下一步,將持續開展“頂層設計、理論研究、技術研發、產品研發、規?;瘧?rdquo;全鏈條科技攻關,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健康建筑理論體系,構建主題突出、層次清晰、協調配套的中國健康建筑技術和標準體系,發揮標準在技術推廣過程中的規范和引領作用。
長江都市田煒副總經理以“綠色、低碳、智慧、人文——長江都市智慧總部大樓實踐”為題進行主題匯報。長江都市積極開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智慧建筑技術研究,以“設計創意+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企業發展,在長江都市智慧總部大樓中,以綠色、健康發展理念為指引,以阿里云智慧園區中臺技術為支撐,應用云原生、物聯網、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積極探索和實踐基于公有云平臺架構的智慧建筑,研究和開發建筑全周期可持續管理、全場景數字化轉型的實踐平臺。
論壇采用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的形式進行,直播平臺與現場專家進行互動交流,線上觀看人數超過1000人。
在大會尾聲,劉永剛理事長總結發言,雙碳目標是國家大戰略規劃,江蘇省綠色、低碳發展處于全國第一方陣,但是后續技術路線、政策標準、工程實踐,如何繼續發回優勢以及協同作戰的能力,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對于江蘇省未來的綠色建筑、健康建筑、智慧建筑發展需要行業、企業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發力。
長江都市作為江蘇設協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工作委員會的會長單位,聚焦綠色建筑、健康建筑、智慧建筑領域,積極開展技術研發與工程化示范應用,取得了豐富成果。本次舉辦“基于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健康智慧建筑發展”高峰論壇取得了圓滿成功,為新時期“雙碳”目標背景下,建筑行業如何應對碳中和挑戰,以及建筑行業碳減排實現路徑等問題提供了新方向。下一步,將繼續發揮行業力量,通過科技創新,推動以建筑設計為主導的技術方法創新,高效減碳技術產品與建筑一體化集成,深挖自身潛力和賦能高質量建筑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