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竹、徐鴻、張小松:時代賦予熱泵產業機遇,我們將如何深耕市場
發表于: 來自:熱泵家
自國家“3060”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整個暖通空調行業需要在節能低碳減排中進行提速,從相關部門到學術組織,從主機端到供應鏈,從單位到個人都要眾志成城、持續創新,在本著實事求是的工作方針下,努力取得低碳減排的勝利。熱泵家采訪了上海交通大學王如竹教授、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徐鴻總工以及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制冷與人工環境系張小松教授,談談在時代賦予的熱泵產業機遇下,我們將如何深耕熱泵市場。

王如竹上海交通大學 教授
眼下,熱泵產業的熱度走向了全新的階段,更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煥發了更多的活力。對此,王如竹教授表示,這就是熱泵產業發展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眼下,熱泵產業的熱度走向了全新的階段,更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煥發了更多的活力。對此,王如竹教授表示,這就是熱泵產業發展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當然,王如竹教授對熱泵技術的應用探索仍在不斷的升維中,特別是在高溫熱泵領域的技術升級上,也提出了自身的研究思路。實際上,未來的能源應用將會走向清潔化,無論是熱泵產品的應用,還是余熱的回收,蒸汽的利用等等,都將通過系統的優化,為這一目標的達成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當然,通過系統的優化實現能效的提高,同時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其所帶來的價值顯然非同小可。
“可以說,熱泵從此前能源的利用方,正逐漸走向成為能源的供應方,將會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王如竹教授坦言。實際上,這也是當下熱泵產業走向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更強調清潔能源應用的時代背景下,熱泵對于能源結構的改善,已經在過去的長時間的實踐中,走出了自身的發展之路。眼下,當化石能源應用的收緊已經成為了刻不容緩的任務,借助熱泵這一清潔能源制熱的系統形式,無疑也給節能減碳這一目標提供了積極的作用,而這恰恰已經成為熱泵產業未來所需要不斷精進的目標和使命。
徐鴻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 總工
“對于熱泵‘熱’起來,我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各個廠家的熱泵技術日漸提升;其次是消費者生活水平與需求的提升促進了這一市場的發展;再者國家雙碳目標的落地對于產品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熱泵技術‘高能效’的特點促使其在好的時機下實現了‘爆紅’。”對于今年的“熱泵”現象徐鴻如此說道。
對于熱泵技術應用,目前主要聚焦在供暖、熱水、加熱源三個板塊,而在這三大板塊中還有更細分的應用場景,所以熱泵的技術和產品都需要進一步延展,這是徐鴻對于熱泵最大的希冀。他補充道:“熱泵應用的領域非常寬泛,差異性的需求勢必要求熱泵技術和產品的細化。就比如糧食烘干和衣物烘干,雖同樣是烘干但顯然技術難度不可同一而語;大型工業供熱需要的高溫熱泵和家用采暖需要的中低溫熱泵顯然不在同一難度范疇,即使產品技術都已成熟,這之后還有降低成本等一系列過程,所以要做到市場全覆蓋,熱泵行業還需要繼續努力。”
事實上,從徐鴻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想要真正落地生根,向上生長,不論是技術層面還是應用方面都需要徹底打通。與此同時他也表示:“在全社會號召技術創新、低碳發展的背景下,熱泵技術發展顯然要圍繞能效、環保做文章,比如二氧化碳熱泵技術、多能源耦合應用。顯然,熱泵技術面對機遇很多、市場很大,但作為行業中人,想要真正發揮出熱泵最大的價值,需要以長期主義的精神去耕耘。”
張小松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制冷與人工環境系 教授
張小松教授表示,得益于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以及人們對于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認識逐漸加深,熱泵技術在近年來異常火熱,對于熱泵的研究也逐漸趨于成熟。
對于熱泵技術的發展前景,張小松表示:“熱泵技術是利用可再生的低品位熱源,它不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時可大大減少燃燒礦物燃料而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因而從整體來看,在行業快速成長過程中,熱泵健康、節能、環保的主旋律必然不會改變,熱泵的發展前景光明。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如果能實現熱泵的可再生能源或者是余熱資源的多能互補,充分回收工業生產和城市居民生活中的低溫余熱資源,發揮熱泵技術的真正優勢,我認為熱泵的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最后,張小松表示,論壇的開展和課題的討論要注重落地,要為消除行業前進阻力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和方案,作為從業者更要冷靜分析該項技術,既要加大創新力度,同時也要把關鍵技術問題做透,而不是一哄而上,被利益牽著鼻子走,舍本求末,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從而推動行業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