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報】第一篇:宏觀環境及政策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2022年度中國中央空調行業草根調研報告》宏觀環境及政策部分,主要圍繞2022年的國內經濟環境和相關產業政策等內容進行了編輯整理。其中宏觀經濟環境部分細分為總體經濟水平、市場投資環境、相關行業運營情況以及上游供應鏈四個板塊,以供業內外人士參考。
一、總體經濟水平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2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8345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83164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638698億元,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四季度增長2.9%。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與三季度持平。
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6%。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7.3%,制造業增長3.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0%。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4%、5.6%,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8、2.0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3.3%;股份制企業增長4.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1.0%;私營企業增長2.9%。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97.5%、16.3%、15.0%。
總的來看,2022年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質量穩步提高。同時也要看到,國際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

二、市場投資環境
2022年1-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72138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10145億元,比上年增長0.9%。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4293億元,比上年增長0.2%;第二產業投資184004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投資37384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0.3%。其中,采礦業投資增長4.5%,制造業投資增長9.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19.3%。第三產業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比上年增長9.4%。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3.6%,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0.1%,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3.7%,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比上年增長3.6%,中部地區投資增長8.9%,西部地區投資增長4.7%,東北地區投資增長1.2%。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內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5%,港澳臺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2%,外商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4.7%。


【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情況2022 年, 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32895億元,比上年下降10.0%;其中,住宅投資100646億元,下降9.5%。
2022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90499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39696萬平方米,下降7.3%。房屋新開工面積120587萬平方米,下降39.4%。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88135萬平方米,下降39.8%。房屋竣工面積86222萬平方米,下降15.0%。其中,住宅竣工面積62539萬平方米,下降14.3%。
——商品房銷售和待售情況2022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3583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6.8%。商品房銷售額133308億元,下降26.7%,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8.3%。2022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636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0.5%。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18.4%。
——房地產精裝修市場情況根據奧維云網地產大數據監測顯示,2022年1-11月,中國商品住宅精裝項目新開盤累計數量1811個,同比-41.2%;開盤房間累計數量133.1萬套,同比-48.0%。
市場結構:2022年11月,商品住宅開盤精裝項目從房間套數規模結構分析,主要分布在華東、二線城市,占比50.7%、61.5%。11月全國精裝開盤規模前三甲城市分別為上海、杭州、廣州。開發商統計:2022年11月,商品住宅精裝開盤項目從開發商區域分布分析,華北區6家、華東區域78家、華中區域4家、華南區域43家、西南區域16家、西北區域6家、東北區域0家。

三、相關行業運行情況
【建材行業運行情況】
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監測數據顯示,建材主要產品生產仍處低位。在重點監測的31種建材產品當中,有7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24種產品產量同比下降,增長產品數量減少。1-11月,規模以上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4%。
出廠價格小幅回升。1-11月,建材產品平均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期高1.4%,漲幅持續收窄。市場需求總體仍然偏弱、生產成本上漲是建材產品價格保持平穩且高于上年同期的主要原因。
規模以上建材企業經濟效益持續下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規模以上建材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1%,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9.8%,降幅均有所擴大。其中,水泥、混凝土與水泥制品、防水建筑材料、輕質建筑材料、磚瓦和建筑砌塊、粘土和砂石開采、建筑用石、建筑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同比下降;非金屬礦采選業和非金屬礦制品業行業營業收入與利潤總額均同比增長,漲幅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1-11月,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建筑安裝工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3%;支撐建材行業穩定發展的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8.9%,建材行業相關投資保持增長。1-11月,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1.4%,進口金額同比增長19.8%。
【家電行業生產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全國房間空氣調節器累計產量為2.04億臺,同比增長2%。
【碳交易市場運行情況】
2022年1月4日至2022年12月30日,全國碳市場共運行50周、242個交易日。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量5088.95萬噸,年度成交額28.14億元。其中,掛牌協議交易年度成交量621.90萬噸,年度成交額3.58億元;大宗協議交易年度成交量4467.05萬噸,年度成交額24.56億元。
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0億噸,累計成交金額104.75億元。每日收盤價在41-62元/噸之間,所有交易的成交均價為45.61元/噸。
四、上游供應鏈
【制冷劑】
二代制冷劑最具代表性的產品R22既是性能優異的終端氟制冷劑,又是有機氟化工的重要原料,用于生產新型氟致冷劑和含氟聚合物,目前制冷劑終端的應用主要集中的維修市場和定頻空調的新增市場。據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2月29日,制冷劑R22均價為18333.33元/噸,較月初價格18500.00元/噸下跌0.90%,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85%。
第三代制冷劑市場方面,R32是三代制冷劑中產能占比最大的一類,行業競爭格局較為集中,R125制冷劑,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R134A制冷劑小企業進駐較少,主要產能集中在頭部企業。據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2月29日,制冷劑R134A均價為24500.00元/噸,較月初價格25333.33元/噸下跌3.29%,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20.97%。
第四代制冷劑市場方面,參與者眾多,但在國內沒有規模化應用,競爭環境不成熟,目前我國擁有第四代制冷劑生產能力的企業主要有巨化股份、中欣氟材和聯創股份,產能較少,只有2.8萬噸左右。海外四代制冷劑已經實現逐步替代。
從供應端來看,雖然當前二代制冷劑仍在廣泛應用,但到2025年供應量將削減67.5%,后續會越來越少,市場份額將小于9萬噸;三代制冷劑產能擴張也已經進入尾聲階段,根據《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規定,三代制冷劑將以2020至2022年使用量作為“基線”,2024年以后供給總量只減不增,未來R134A供應或將持續趨緊。
從需求端來看,制冷劑需求主要來自下游空調等新增需求和維修需求,以及滿足海外國家制冷劑使用的出口需求。新一輪“家電下鄉”政策和后疫情時代居家辦公學習場景會刺激新一輪空調購買或者置換意愿,這些新增設備的銷量增長有望繼續維持對制冷劑的需求。另外,由于當前海外第三代制冷劑生產廠商已經開始關停部分設備,而現存大量設備仍舊使用較多的第三代制冷劑,因此國外的存量設備維修需求提高也會刺激中國第三代制冷劑出口提升。
綜合來看,隨著三代制冷劑配額塵埃落定,二代制冷劑配額進一步縮減,制冷劑行業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預計2023年制冷劑供需格局將在配額落地后開始修復,2024年可能產生較大的缺口,制冷劑將進入供需緊平衡狀態。
【銅】
2022年,美聯儲加息、俄烏沖突、中國疫情管控和歐美衰退預期交織,分四階段各有主導因素影響國際銅價:年初至4月中旬:俄烏沖突影響主導,銅價震蕩上行。1月,歐洲能源危機令部分冶煉廠減產,推動銅價震蕩上行。2月,俄烏局勢愈演愈烈,市場擔憂歐美制裁俄羅斯金屬,鋁、鋅、鎳等金屬價格快速上行,3月8日,LME鎳逼倉事件爆發,銅跟隨其他有色金屬上漲。隨后,歐美并未制裁俄羅斯金屬,銅價小幅回落。
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中國疫情管控形勢主導,銅價波段下跌。上海疫情管控措施超市場預期,打擊了國內穩增長與保供應鏈信心,預期悲觀情緒下銅價波段下跌。
5月中旬上海疫情好轉,取消管控跡象顯現,中國制造業PMI明顯回升,市場預期轉好,銅價方走穩。
6月中旬至7月中旬:美聯儲快速加息伴隨歐美衰退擔憂逐漸強烈,主導銅價快速下跌。6月10日發布的美國5月CPI數據超預期,市場大幅調升美聯儲加息預期,并衍生短期的未來有越來越強烈的經濟衰退預期。7月上旬,歐央行釋放加息信號,國內房地產債務風險愈演愈烈,進一步加劇了恐慌。銅價下跌近30%,最低觸及6955美元/噸,創2021年以來最低。7月下旬,美聯儲當月加息75基點低于市場預期,且官員出面安撫,加息和衰退預期有所緩解、銅價企穩。11月前,南美、印尼等地供給受阻,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保交樓,供需雙雙利好,銅價進一步得到支撐。
11月至12月:中國“二十條”、“新十條”疫情優化政策主導,配合多重利好促成銅價震蕩上行。同期,中國更為關注穩增長、高質量發展,先后出臺包括房地產“三箭齊發”等政策,改善了銅的需求預期;而美聯儲加息預期放緩,國際宏觀因素對銅價的壓制減弱。2022年,倫銅收于8374美元/噸,下跌14.16%;滬銅收于66260元/噸,下跌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