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建筑耗能痛點,海爾“樓宇大腦”協同提效
發表于: 來自:海爾
在樓宇建設中,各類安防、照明、暖通、消防等子系統眾多。但是,系統之間互相割裂,無法協同管理,運營成本也隨之增加。有沒有一種綜合解決方案能降本提效呢?
2月16日,2023海爾智慧樓宇成果暨新品發布會在青島召開。會上,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中國工程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專家的共同見證下,海爾智慧樓宇發布了自主創新metaBuiding“樓宇大腦”,集成了樓宇能源、樓宇環境、樓宇智控等板塊,實現跨系統協同管理,為用戶提供了全流程、一站式的智慧樓宇解決方案,目前已在軌道交通、商業地產、數據中心等9大場景實現落地。

系統多、管理難?一站集成、節能提效
現代樓宇發展逐步大型化,包括照明、安防、電梯、供給水等子系統動輒二十余。各子系統間相互割裂,互為信息孤島,缺少統一、開放的平臺進行聯動協同。這就導致管理難度加大,無法真正實現樓宇的智慧化。
海爾智慧樓宇發布的metaBuiding“樓宇大腦”,就實現了各子系統的協同管理。當“樓宇大腦”應用到樓宇智控方案后,管理者不僅可以看到當前樓宇內各設備運行狀態,還能實現一鍵啟停、模式預設等。像照明、空調系統等還能根據環境變化進行智能調節,電梯系統也可根據人流自動調節派梯模式,建設投資降低了15%,協同效率提升30%。

在已落地的日喀則齊魯中學項目中,海爾智慧樓宇為其定制了制暖、供氧、加濕、智控 的整體解決方案,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驗證了其節能效果。具體來說,通過“樓宇大腦”下的智慧校園物聯管理平臺,這套方案實現了定時開關、按照日歷表自動運行、故障預警等,避免了無人時的能源浪費,總體比常規系統節能30%。
能耗大、成本高?綠色低碳還能發電
隨著建筑內子系統的不斷增加,建筑整體耗能也大幅上升,為建筑運營帶來巨大成本壓力。與此同時,建筑能耗約占據社會能耗1/3,是“雙碳”目標下社會降碳重點。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認為,應當將能源與智慧樓宇發展相結合,推動綠色建筑發展。
智慧能源,也是海爾智慧樓宇的重點布局領域之一。從能源生產,到能源綜合利用,再到能源管理平臺,海爾智慧樓宇打造了一整套的綠色低碳的樓宇動力系統。其中,能源生產是第一步。在現場,海爾就展示了能夠生產能源的“熱能回收”技術,涉及了磁氣懸浮ORC發電、光驅儲能兩方面的創新技術應用,緩解能源緊張壓力。

而在能源綜合利用上,唐山市古冶范呂社區集中供熱項目應用海爾智慧樓宇方案后,不僅實現了全自動運行、無人值守,還做到了整體節能降碳30%。在減少運維人員配比50%的狀況下,滿足了當地64萬平方米用戶的供熱需求。深圳地鐵14號線也通過海爾樓宇能源方案,實現了系統能效超6.5,節能40%。
現場,在成果分享環節,海爾智慧樓宇全球企劃總監楊寶林提到,除樓宇智控、樓宇能源外,樓宇環境也是樓宇大腦提供的方案之一。通過對氣懸浮中央空調、磁懸浮中央空調等智慧節能空氣方案的研發,將與樓宇能源相配合,一同助力樓宇實現整體協同提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浚表示,全球“碳減排”目標推進以及人們對舒適性要求的提高,提供一個安全、智慧、低碳的人性化樓宇環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以海爾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加大高科技創新、節能低碳產品的研發,將極大提升樓宇環境的適人性和節能減排效果,實現中國智慧樓宇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