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噪聲不解決,如何恒靜?
發表于: 來自:渭華暖通
現在很多客戶在裝修的時候,把門窗做得很好用來隔絕室外的噪聲,也有把吊頂做得很好,來隔絕頂上走路造成的噪聲。有這方面需求的客戶更愿意在隔絕噪音上投入,所以門窗系統這兩年更新的特別快。
一旦客戶投入足夠的預算去做門窗系統之后,不僅對于噪聲的控制預期更高,更關鍵的是好的門窗系統把室內的底噪也降低了。
因此好的門窗系統對于暖通設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目前有噪聲的暖通設備:新風+中央空調內機,卻很少在產品上做升級和更新。
即便新風行業這兩年升級了很多,從pvc升級到分風箱+pe管,得風率在用戶需求下不斷提升,但是大多忽視噪聲的影響。裝修上把室外的噪聲控制住,而室內的暖通機電設備卻跟不上節奏。
問,首先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如何使新風系統產生的噪音降到最低?
新安裝的新風機噪音很大,求分析原因,求解決方案?
如果你是客戶或經銷商,答案是什么?

大部分人的行業固有思維是這樣的:
暖通屆的至理名言:三分產品,七分安裝。
這句話不錯,好的設備是需要好的安裝才能發揮出來的,但傳到最后就變成了,賣設備是三流公司,賣系統和設計才是一流公司,言下之意是設備之間的差距其實并不大,在非常優秀的設計和安裝之下,都可以發揮出最強的能力。
那么目前在行業里存在的大量關于新風降噪的方法都是圍繞安裝的,也就是經銷商喜歡把問題歸咎于自己頭上。至于新風設備的研究,卻很少關注。
01、規范安裝
那如何解決全熱交換的新風噪聲?
首先是規范安裝:
第一,把風量做的更順暢,出風和回風口的數量做到了,配合好的分風箱基本上就解決了。
第二,讓主機和分風箱之間保持0.8-1m的距離。
因為風機出風口風速過高,有條件的話盡量拉開來做緩沖,免得風速太高在分風箱里撞擊。風機出風口過高容易形成擠壓就像高速路口的收費站也需要一段很長的距離來緩沖一樣。
第三,加消音措施,在每根風管的末端加一段75的消音管。如果可以,讓主機和分風箱之間的距離保持遠一些。

第四,如果是350的新風,通往外墻的風口盡可能用16公分的管道,如果不能打這么大的孔,那就用兩個110的孔。
從安裝上來說,能做就這么多了,其它用空氣減震器之類的方法,后面和大家說原理就能明白。
02、設備瘦身
行業發展到現在,經銷商在最近十年里面的不斷反思,不斷自我提升,安裝已經到頭了,為什么還有很多人發現,客戶家里的新風設備仍然沒辦法開三檔?
從全熱管道新風來說,上面的思路已經達到極限,再降噪,可能邊際成本就開始幾何倍數的提高。
讓我們再來深度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繼續從第一性原理出發來思考這個問題:一個送風電機+蝸殼來對抗后部的阻力:熱交換芯+濾芯(高低兩個)+管道系統阻力。后端阻力越大,電機轉速越高,風噪越大。
但這里面我們需要搞明白:在后端三大件里面誰是最強的選手。
以350新風為例,熱交換芯要通過350風量,濾芯要過350風量,而pe風管一般是直徑7.5厘米的圓管,內壁光滑,只要用好的分風箱+合理的pe管道數量+一些小的安裝細節,通常只需要通過50風量的新風。所以管道系統的阻力相比熱交換和濾芯來說小很多。真正的大頭是全熱交換芯和濾芯,他們才是最強的選手。
而且隨著風量的提高,熱交換和濾芯的阻力會進一步加大,尤其濾芯會隨著灰塵堵住之后,阻力變得更大。所以在這里,我們發現了一個噪聲的矛盾,需要好好思考:
熱交換芯面積越大,間距越小,熱交換芯率越高————阻力越大。
濾芯過濾等級越高,容塵量越大,濾芯使用體驗越好——————阻力越大。
如果想要三者都做到完美,那就是:超大面積的全熱交換芯+h11等級以上的濾芯+超大容塵量的濾芯+不怕濕氣的玻璃纖維濾芯。
如果把這三者放到一起,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到底該如何取舍?
應該根據全國各地的空氣情況和冷熱情況來看, 并且設置優先級。首先要知道新風能做到什么:降低二氧化碳、去除pm2.5、熱交換節能且提高舒適度。
按照整個舒適家居的底層邏輯:安全>健康>舒適>節能。
降低二氧化碳和去除pm2.5的優先級>熱交換帶來的舒適度>熱交換帶來的節能。
然后再結合各個城市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優先級,如果城市空氣很好,干凈到可以無視pm2.5的問題,像三亞、舟山,那濾芯就可以拋棄。如果城市四季如春,像貴陽這樣,那熱交換芯就可以拋棄。
當拋棄掉一樣,系統才能真正瘦身,電機轉速將大大下降,可以在低噪聲下獲得源源不斷的風量。
不過在pm2.5的問題上,雖然國家已經加大了空氣質量的治理,空氣質量改善了很多,但是仍然沒有達到可以忽視pm2.5的狀態,那就只能拋棄全熱交換,個人認為在黃河以南的地方,熱交換本身帶來的經濟價值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所以在黃河以北的城市,就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
重視濾芯,放棄熱交換芯,會面臨不節能且冬天較差的體感。
重視熱交換,降低濾芯等級和容塵量,要么家里沒辦法過濾;要么過濾等級很高,但是容塵量很低,需要頻繁更換,體驗不好。
所以我們應該拋棄哪個,可以對應自己的城市情況去思考這個問題,畢竟這才系統瘦身的大頭。
03、轉換思路
當然也可以換一種思路,追求極致低噪聲下的最大風量,對于壓在新風機頭上的兩座大山:熱交換和新風,我們去思考扔掉一座的時候,為什么不索性全部扔掉呢。
把整個新風系統分成兩個部分,把高阻力高對抗的東西放在臥室外面。
然后把低阻力的管道系統直接來和單向流風機進行對抗,放到臥室來。一臺管道風機,從客廳取風到各個房間(這個房間特指晚上有人睡覺的房間)。
一旦我們把室內的噪聲問題解決掉之后,就可以更方便地處理濾芯。因為原來的風機和內部阻力的對抗會直接順著pe管道傳到室內,而現在臥室的內循環系統并不承擔過濾高濃度pm2.5和熱交換的作用。
做一個簡單的設想演繹:
第一步:濾芯的堆料
相比更高等級的濾芯,濾芯超大的容塵量更加重要,因為這個可以大大降低客戶的更換頻率。
第二步:降噪處理的堆料
降低噪聲的一種辦法,隔絕,內部布滿厚重的雞蛋面+非常好的氣密性。首先可以把整個機身做到氣密性非常好,然后再在里面堆滿消音和隔音材料。
另外因為不再受制于吊頂空間30公分的厚度,無管道柜式新風在高度上的略微突破更容易被人接受。
這樣在維護新風系統上,只需要投入極低的精力,卻能帶到非常長期的室內良好的空氣狀態:極低pm2.5(低于10)+房間極低的二氧化碳(700ppm)+低噪聲(臥室無聲)+極低的濾芯更換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