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闊盛:以塑代鋼,引領“水暖”管道革命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管材是建筑中不可缺少而又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在保障建筑內暖通空調、給排水等系統的正常運行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建筑內選擇更合適的管材,成為時代的主旋律。而怎樣的管道系統才更加適合建筑,不僅需要結合建筑實際情況以及施工、搬運等多維度分析,也要有相應的標準去規范,這就需要相關管道品牌與行業專家共同推動,明確使用場景與標準。

闊盛管道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中國區總經理 滕云瀾
5月10日,由i傳媒、中建三局、德國闊盛、CRAA冷協工程委聯合打造的“中建首個國家級數字化建筑機電展廳”開放日活動暨“德國闊盛”50周年慶北京站答謝會”在中建三局“國家級數字化建筑機電展廳”正式舉行。闊盛管道系統(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滕云瀾與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經銷商、設計院以及專業人士共同探索行業數字化發展,探討“以塑代鋼”新方案,分享新國標圖集,并且為低碳建筑發展獻計獻策。
以塑代鋼,大勢所趨
暖通空調以及給排水系統進入中國市場較晚,但即便如此,也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歷程,管道選材也在逐漸豐富,管材豐富一方面是基于升級,提升系統的壽命以及安全指數;另一方面也是在探索與研發的過程中,挖掘更加適合建筑的管材。
以給排水管材演變為例,我國給水排水管材的初級階段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在這個時期,我國的給水排水管材尚處于以鋼管、鑄鐵管為主要形態。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管材的構造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石棉水泥管、鋼筋混凝土管為市政給水排水選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我國的給水排水事業以其成熟穩定的姿態走向世界的前列,這使得給水排水管材也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和飛速發展的階段。PPR管道出眾的經濟性能以及衛生水平,使其在建筑中的應用頻率得到提升。
德國闊盛技術總監何智強表示:“有些行業人士對PPR管道存在誤解,認為其承壓能力不能服務高樓層。實際上在飲用水管道方面,德國闊盛PPR管道承壓已經可以做到25公斤左右,意味著可以供應250米層高,飲用水管道系統不供應熱水的前提下,服務200米高樓并沒有問題,按照4米一層折算,可以服務50層以上。PPR管道隨著溫度的上升,承壓能力會降低,如果用在空調系統中,其制熱水溫度按60℃折算,承壓能力大約在11公斤,所能承受的高度大約在100米。考慮到動壓及其他因素,個人認為服務80米高樓沒有問題。不過建筑高于20層的情況下,大約10層會設置設備層,因為即便是金屬管道以及閥門等配件也無法承受壓力,有了設備層,PPR管道使用就不會存在承壓問題。”

通過何智強的專業分析,PPR管道無論是服務給排水系統還是暖通空調系統,均可以保障使用效果。而與金屬管道相比,小管徑PPR管道不僅具備經濟性,且運輸、搬運都更加便捷;其次,金屬管道連接工藝復雜并且耗時更久,PPR管道熱熔連接工藝簡便且容易上手,簡便了安裝;再者,復合金屬管道經過長時間的浸泡以及熱水輸送,難免為出現銹蝕問題,不僅容易造成堵塞縮短系統壽命,增加檢修工作量,且衛生程度也不及PPR管道。
不僅如此,金屬管道受限于管道本身的重量和運輸問題,必須要在施工現場進行安裝,而德國闊盛已經開辟了管道預制加工的先河。在疫情期間,項目安裝時不時陷入停滯,彼時德國闊盛就在思考能為行業以及經銷商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綜合考慮項目管道施工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德國闊盛完成項目管道在工廠內的預制加工,抵達項目現場即可連接使用,彌補疫情導致的安裝節奏拖延。

國標助力,促進建筑機電新發展
隨著PPR管道的應用越發廣泛,建立施工標準就成為了當務之急。作為PPR管道的發明者,德國闊盛與中建三局緊密合作,共同打造了“以塑代鋼”方案,并且發布低碳環保新國標圖集。“以塑代鋼”方案以及新國標圖集的推出,對于建筑機電專業中占比比較大的暖通專業,是一次技術革命,提升了暖通空調系統建設運行品質,改變了這個行業的施工工藝,解決暖通空調專業的痛點。
在中建三局的國家級數字化建筑機電展廳中涵蓋了中建三局過往取得的種種榮譽,以及工業化生態鏈從設計,到預制加工,到裝配安裝,到系統調試,到運行維護全場景展示,將數字化一貫到底,保證連續性。中建三局北京科研中心主任余應清表示:“國家級數字化建筑機電展廳建設的初衷,是為了促進建筑機電工業化的發展,聯合北京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展開工業化相關技術的研發。我們一直堅持做BIM數字化建筑技術深化應用,并建立數字孿生體系,這對今后建筑的智能化控制和運營具有深遠意義。數字化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一個底層的數據庫,為后期系列應用軟件的使用提供最基礎的數據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展廳中重點展示了“以塑代鋼”方案以及新國標施工工藝案例。據介紹,“以塑代鋼”方案符合當下“雙碳”理念,對環境保護有積極的意義。比如從管道的生產、預制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維護和后期的回收再利用,整個全生命產業鏈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了減碳、降耗和環保的理念。因為管道的材質輕,加工工藝比較簡單,對推進建筑機電工業化有很重要的意義,能夠加速推進我國建筑機電預制加工產業,推動建筑工業化的進程。
2023年,時值德國闊盛五十周年之際,“以塑代鋼”方案以及新國標圖集正是德國闊盛獻給行業的又一力作,詮釋其不斷進取的理念與決心。對于闊盛而言,50周年意味著一個全新的起點,闊盛也因此而改變了傳統LOGO,以全新的品牌姿態砥礪前行,引領管道行業在水與暖領域的創新,不計過往成績,勇于領頭前行,為行業進步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
- 下一篇: 雅士:將“邊界”拓寬,朝“末端”發力
- 上一篇: 生能空氣能成功中標積石山縣農村“太陽能+電”改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