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中的暖通空調熱泵及制冷行業
2024年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各界人士紛紛為社會的發展進言獻策,其中不乏暖通行業的企業和專家代表。圍繞“雙碳”、冷鏈、熱泵、智能家居、零碳建筑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方案。
*以下僅為部分內容節選,排名不分先后
01、企業代表
格力/董明珠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 董明珠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建立家電產品安全使用年限強制性標準、修訂《電子商務法》、家電企業自主承擔以舊換新補貼等多個方向,提出了相關建議。
1.當前格力電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要打造高質量的產品,更要打造高質量的生產制造和管理體系。
2.董明珠提出關于盡快建立家電產品安全使用年限強制性標準的建議:制定各類家電安全使用年限目錄;建立并完善家電產品追溯體系;要求家電產品注明安全使用年限;加大家電強制報廢制度宣傳力度。
3.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當前電商行業的主流,其在平臺經營和稅收等方面存在需要重新予以規范的地方,但現行的《電子商務法》立法時間較早,沒有涉及到直播帶貨。因此,董明珠建議修訂《電子商務法》,以此加強對直播電商行業的納稅管理和監督。
4.董明珠建議家電企業應自主承擔以舊換新的責任,取消政府對家電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規范二手家電市場,建立健全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加強監管和評估。
美的/鐘錚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鐘錚提出三份建議:《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子稅務系統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家電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建議》。
針對《關于加快推進家電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的建議》,鐘錚表示,優先建立統一規范的家電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建立家電產品碳足跡專業數據庫,并完善產品碳足跡認證體系和制度。
鐘錚在《關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建議》稱,要加快推動“智能制造專項”立項實施,支持科研院所、企業突破數字化、人工智能、智能裝備等關鍵技術的創新和融合,推動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智能制造裝備等重點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形成自主可控、先進適用的通用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
此外,鐘錚還建議,我國要加快智能制造應用普及,未來要進一步支持“工業大省”建設智能制造先行區,探索形成區域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特色路徑,加強經驗總結并復制推廣。不僅如此,她稱,未來還要加快形成我國的智能制造標準和評價體系,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打造標準群,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轉型。
海爾/周云杰
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 周云杰建議強化智能家居行業頂層設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1.周云杰建議從建設、應用、研發三個方面統籌推進,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推進智能交互引擎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
2.周云杰建議國家強化頂層設計,研究制定3-5年發展規劃,指導智能家居行業加快發展。同時整合資源培育場景,重點培育居家康養等新應用場景,全面增強智能家居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3.周云杰提出修訂《能源法(征求意見稿)》的議案,建議國家以能源安全為立法主線和基本價值目標,加快制定、通過《能源法》,夯實能源安全價值目標和法律制度,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海信/賈少謙
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 賈少謙,圍繞家電循環經濟發展,家電產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促進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積極推動我國家電行業出口振興等相關話題提出建議。
1.關于加快家電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建設的建議:一、建議國家積極培育居民群眾規范化,回收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意識。二、建議國家進一步完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廢棄、回收、流通等管理制度和行業標準。三、建議中央財政在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專項資金中合理確定補貼標準。
2.關于加強家電產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促進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建議:一、支持家電鏈主企業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研發,帶動全產業鏈減碳。二、引導家電產業鏈建立碳管理數字化平臺,并推動原材料碳足跡數據庫建設。三、優先制定家電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精準核算產品使用階段碳排數據。四、持續加速引導綠色低碳消費。
3.關于積極推動我國家電行業出口振興的建議:一、加大出口退稅支持力度,促進外貿提質升級。二、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助力家電企業國際化步伐。三、有關部門提出解決知識產權公平合理許可的方案,建立海外專利訴訟基金。
天加/蔣立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聯主席、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蔣立圍繞發展熱泵技術、支持冷鏈運輸創新發展、推動長三角區域協同降碳、盡快出臺地熱能發電扶持電價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議。
1.圍繞鼓勵發展熱泵技術,蔣立提出相關建議:
一是建立健全相關法規。比如,把各種工業排放的熱氣、熱水劃歸為熱污染,納入環保部門管理范圍,建立熱量按照溫度品位分別定價的機制等。
二是盡快完成我國零碳熱量供給規劃,包括未來保留的余熱資源、余熱供需走向、全國余熱輸配主干線等。按照法定的規劃方案,調動多方面投資和建設力量分期分段逐步實施。
三是盡快制定我國熱泵技術經濟可行的發展路線圖,以設備更換窗口期為重要時間節點,對各類熱泵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進行規劃。
四是加強科技投入。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在熱泵工質、熱泵專用壓縮機和高溫流程、關鍵配件、系統集成等方面開展攻關,解決通過熱泵技術利用余熱資源實現零碳熱量供給中的相關問題。
五是遴選相關領域的關鍵示范工程,帶動產品研發,并解決相關的政策機制問題等。
2.為促進冷鏈運輸行業健康發展,蔣立建議,交通運輸等有關部門,充分考慮車輛制造標準與市場需求不適應以及由此導致的超載問題,修訂有關政策和標準,在保障道路運輸安全的前提下,保護司機、貨主雙方的合法權益。此外,他建議優化監管措施,簡化管理辦事流程,統一執法尺度,引導企業健康發展;減免冷藏車的購置稅;減少冷藏車在城市的禁限行區域,增加可通行時間。
3.圍繞能源協同、產業協同、創新協同和空間協同等四個方面,蔣立提出長三角協同降碳的建議。第一,各揚所長推動能源協同發展。第二,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第三,強化科研支撐與協同創新。第四,明晰減排增匯空間協同分工。第五,利用相關領域企業技術和市場優勢推動區域協同降碳,加快零(低)碳綠色工廠和綠色開發區的建設,并打造有公信力的節能體系。
4.蔣立建議盡快出臺地熱能發電扶持電價政策,以此來推動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
九洲/李寅
全國人大代表、九洲集團董事長 李寅,聚焦深化供熱計量改革,提出加快發展新型智慧供熱的建議。
智慧供熱是供熱計量改革的基礎,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進一步出臺政策,提高各方關于新型智慧供熱對計量改革重要性的認識,做好發展新型智慧供熱統籌規劃,促進供熱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社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李寅表示,應充分重視系統節能減碳、提質增效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加速構建新型智慧供熱系統,通過智能化調整實現系統整體的節能降耗,進而降低供熱行業碳排放。
02、專家代表
張振濤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民進中國科學院基層委員會主委 張振濤表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是創新,二氧化碳壓縮儲能和空氣壓縮儲能,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電并網的最佳新型儲能技術之一,建議給予新型長時物理儲能技術非歧視性政策,真正做到以實際行動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
同時,他針對制冷行業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問題,建議把制冷系統改用R290或者二氧化碳這類低溫室效應的自然工質制冷劑來促進軌道交通行業的科技創新。
賈海洋
我國北方地區各城市供熱管網普遍老化嚴重、失水率高、熱損失大,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長期以來,因為供熱企業資金緊張、融資不暢等多種因素,管網改造工作一直滯后,難以推進。為此,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檢察院副檢察長 賈海洋,建議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要對北方地區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工作,給予資金、政策扶持。
楊恩蘭
全國人大代表 楊恩蘭,建議切實解決農村高寒地區學校取暖問題。
楊恩蘭認為,近年來,雖然水城區農村學校在教師配備、文體設施、學位供給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改善,但師生取暖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包括:農村學校前期一次性建成的管網、電路等基礎設施服務年限長、更新升級不及時,導致線路老化、電路設備容量不夠、安全風險大、建設成本高等,客觀上加劇了供暖改造的難度。
楊恩蘭建議,供電、能源、發改、住建等部門能共同發力,多方多渠道爭取資金及政策支持,如加強對農村電網進行改造、新能源方面給予資金支持、綠色節能等方面做好指導,確保學校取暖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逐步縮短城鄉差距,助推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陳松蹊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 陳松蹊表示,目前我國公共數據獲取渠道不暢,缺乏高質量的再分析科學數據集,數據分析人才缺口非常大,政府部門缺乏統計與數據分析高級專業人才。當前供熱系統采集、處理、分析大數據能力不足,尚未充分挖掘和利用供熱數據的價值,并為系統自動控制和決策提供支持。供熱智能化的系統性尚待完善。新型智慧供熱試點物聯網設備應用較少,深度學習、數據融合等人工智能算法運用較少。為此,陳松蹊建議培養供熱系統數據分析人才。
張華俊
全國政協委員 張華俊,建議開展高耗能舊空調更新改造。
張華俊建議,由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學會牽頭,結合行業專家和專業機構,共同編制實施《既有建筑暖通空調制冷設備的能耗評價標準》;依托國家級檢測機構、重點實驗室等平臺,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空調系統性能檢測、節能診斷和評估等方面工作,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改造方案;基于檢測機構提供的檢測結果,督促用能單位盡快更新陳舊設備,提升系統配置,完善科學的管理措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
張華俊還建議,進一步推進公共建筑能耗在線監測工作,開展暖通空調制冷設備能耗評估指標體系建設,通過指標比對,挖掘低效用能單位潛能,提升用能單位節能意識。政府通過獎勵或補貼等鼓勵政策讓既有建筑暖通空調制冷設備用能單位盡快完成陳舊耗能設備和系統的更新和改造。
唐俊杰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農食品集團知聯會會長 唐俊杰建議,推動建筑領域實現碳中和,讓人民群眾住上高品質的好房子。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筑碳排放在全社會碳排放中的占比將進一步提高。為了推進建筑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加快推進低碳/零碳建筑的建設。”唐俊杰表示,建筑領域是我國碳排放主要領域之一。
- 下一篇: 上海綠色智能家電消費新增8類補貼產品
- 上一篇: 盾安環境攜綠色低碳解決方案閃耀意大利制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