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發展報告(2024)》正式發布
近日,在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由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編著的《中國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分為總論篇、專論篇和實踐篇,系統梳理產地冷鏈物流發展歷程,首次披露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相關數據,全面展示中央財政冷鏈項目建設成效,權威發布農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深化對產地冷鏈物流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分析研判行業發展新趨勢。
《報告》指出,2023年農業農村部首次將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列入《農業綜合統計調查制度》調查范圍,從產地倉儲保鮮能力和全年產地低溫處理量靜態、動態兩個維度,針對果蔬、肉蛋奶、水產等重點品類設置18項指標,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調查。調查顯示,目前,全國產地倉儲保鮮設施規模30742.7萬立方米,倉儲保鮮能力6694.5萬噸,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分別為29.6%、19.5%、42.7%和8.2%。
《報告》指出,農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是《“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采用的一項重要指標,反映了生鮮農產品在產地經過預冷、冷藏等冷鏈環節的綜合比例,通過產地實際進行低溫處理的農產品重量占理想狀態下需要低溫處理的農產品重量比較,能夠衡量冷鏈建設和運營水平。據測算,2023年我國農產品產地綜合低溫處理率為32.0%,比2020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果蔬、肉類、水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分別為24.0%、80.0%和83.0%。這一系列數據充分彰顯產地冷鏈物流的良好發展態勢。
據了解,《報告》數據客觀詳實,對于各級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市場主體等有關方面了解產地冷鏈物流發展歷程、現狀水平、未來趨勢,對各地制定“十五五”規劃及相關政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