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產業:“冷”市場,“鮮”活力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2020年初的一場疫情對于整個制冷產業來說,無疑是加速市場洗牌和變革的催化器。實際上,疫情的爆發讓當今整個社會諸多的不完善徹底暴露,這其中就包括冷鏈產業的短板,特別是當“生物科技”、“食品安全”等與冷鏈密切相關的課題,都開始因為疫情的出現而放大這些缺陷時,整個冷鏈產業又被重新擺放在了臺面上被徹底的抽絲剝繭。

不破不立,盡管疫情帶來了挑戰,但同樣也是孕育出更多發展機遇的孵化器。后疫情時代下的冷鏈產業,很大程度上會迎來包括涉及醫藥醫療的生物科技,涉及食品屠宰加工及安全,以及涉及生命安全等多個方面的高度關注,而這些領域也都在向整個冷鏈行業釋放著巨大的需求信“冷”市場,“鮮”活力號,即從加工和生產源頭到冷藏冷凍的運輸再到輸送到終端前的儲藏,都離不開制冷設備的保駕護航。
短板明顯,需求激增
疫情爆發至今,各類交易市場對于生鮮活禽的屠宰售賣設定了相關的禁令,食品安全問題也再一次被放置在了話題的風口浪尖。實際上,目前流行于西方地區的冷鮮肉及冷凍肉,在安全性和營養性上是優于目前國內的熱鮮肉,但是囿于目前冷鏈產業的不完善,無論是冷鏈物流,還是從屠宰和售賣兩端的冷處理工藝及冷凍冷藏標準,各方面能力的欠缺甚至是不具備成為了這一產業發展的障礙。盾安相關負責人就向《暖通空調資訊》介紹到:“與和我們人口數量相近的印度對比,印度的人均冷庫噸位數是中國人的三倍,差距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在2017年國家就發文,要大力推動發展冷鏈事業。雖然當時民間資本的呼聲很大,但是國有資本沒有切入這個產業中,整體進展還是比較緩慢的。”
不過,盾安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直到2019年2月16日,中央一號文件第三條再次提到要大力建設完善的冷鏈網絡,并且從國家層面指定八大集團進行冷鏈建設,于是從2019年開始到今年,冷鏈發展速度非常明顯,冷庫建設量非常大。可以說,對于國家而言,未來構建起全國性的冷鏈網絡勢在必行。”此外,比澤爾相關負責人也同樣向《暖通空調資訊》表述了觀點佐證這一事實:“得益于中國自上而下對于食品安全和衛生的重視,冷鏈產業近幾年在中國發展速度很快,每年的復合增長率在20%左右。再加上國外一些先進的經驗幫助,冷鏈產業也在朝著更加完善和專業的方向發展。”
更加鮮活的數據來源于富士豪,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即便是在整個社會深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1-4月,富士豪依然實現了同比15%左右的增長,作為制冷壓縮機的供應商,這一數據的表現也能看出當下冷鏈產業的活躍,以及對于相關設備需求的迫切。當然,這部分的需求遠不僅僅涉及到食品安全領域,因為疫情暴露出來的包括血漿、疫苗等等生物制品儲藏及運輸,甚至是器官移植等等方面,都向市場釋放著對于冷鏈產業有更大且更高要求的積極信號。
風口到來,規范待完善
風口的到來刺激著需求的增長,但處在粗放階段的冷鏈產業,仍存在一些市場的亂象。在《暖通空調資訊》的市場調研中,目前市場中存在的一些混亂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技術參差不齊,特別是在制冷劑的使用上,氟利昂、氨、二氧化碳等各成一派;其次,無論是從兩端的冷藏還是冷鏈物流環節,市場的混亂往往導致標準意識的缺失,不僅難以保證相關設備的品質,造成能源浪費,甚至更嚴重的還存在安全隱患。另外,由于市場需求增長,導致參與進市場競爭的品牌和產品眾多,甚至不乏假冒偽劣之流,嚴重擾亂市場正常的價格體系,也給這一產業埋下了諸多隱患。
缺少相對的標準和規范是目前整個冷鏈產業必須要面對的現實,而這也在要求整個行業、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共同努力。后疫情時代下,市場的需求帶給了冷鏈產業可觀的前景,但也正如任何一個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一樣,相關規范和標準的制定和出臺,才是能夠保證整個產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進行發展。慶幸的是,越來越多冷鏈產業相關的代表企業以及積極參與到這一規范和標準的研討和制定中,更是與相關行業組織以及專家學者一同,探索冷鏈產業未來發展的最優解。
另外,從業人員專業性的培育也同樣亟待解決,僅從建設冷庫這一方面來看,市場中工程商的技術和施工能力,對于安全施工的重視,對于冷庫可靠性的保證等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更不要提在冷鏈物流甚至諸如商超、屠宰場等方面,都受到了從業人員專業性缺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專業性的培養不僅是目前的當務之急,更是未來長期的課題,這一速度甚至會影響到整個冷鏈產業的發展速度。
前景樂觀,多維發展
需求的持續刺激帶來的不僅僅是數量的明顯變化,質量的有序提升同樣是未來冷鏈產業長期的課題。對于涉足于這一領域的企業而言,普遍都表達著對于這一產業未來市場的樂觀態度,也指出了未來將會呈現出明顯變化的發展趨勢。
首先,從冷鏈的全產業鏈來看,前端方面,更多的大型項目將會成為未來的主旋律,特別是諸如屠宰場、大型冷庫、生物制造廠等,大型項目的興建是保證充足供應的基礎,所以包括壓縮機以及相關適配的產品,更大冷量的設備在未來的需求會有著明顯增長。而在面向終端領域,諸如商超、便利店、甚至是自動販賣機等,也同樣會呈現出更加積極的增長態勢,這也給小型設備的標準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另外作為其中的串聯環節,更適配于冷鏈物流運輸工具的產品也會迎來蓬勃的態勢。
其次,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的絕不僅僅是信息的高效,包括智能化,包括電商等,都給冷鏈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在遠程監控以及智能控制方面的應用,不僅可以實現對于運輸產品溫度的精準管控,更能進一步減少中間的接觸環節,更加自動化的傳輸模式將安全性進一步提升。而在電商領域,格力相關負責人介紹到:“電商在疫情期間的使用,實際上對于冷凍冷藏以及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也是一種刺激。特別是電商的便利性,也會刺激到冷鏈產業輸送率的提升,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當然,高效節能和安全也將是未來更加核心的話題,無論是壓縮機設備的變頻化開發,相關配套設備的優化升級,還是在制冷劑的安全應用上等等,都是目前制造企業所主力推進的方向,也正是憑借著這些產品的研發出爐和技術的不斷升級,才能推動整個市場的良性發展,更是推動我國冷鏈產業的茁壯成長。
總得來說,冷鏈產業在中國,仍處于初期的發展探索階段,對于企業以及行業人士來說,廣闊的需求前景帶來了廣闊的機遇,但如何確保這一產業的健康發展也同樣是需要面臨的挑戰。在這個關于“冷”的市場,更多有關“新鮮”的活力正待整個產業去挖掘和推進,多維度全方位的規劃也已經箭在弦上,蓄勢待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