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跨區域發展是“九死一生”?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經銷商在一個市場中致勝的法寶,資金、本地資源、團隊等等缺一不可,其對外輸出的價值也在于資金、資源、技術資質、模式。那么我們不妨設想,當一個經銷商離開自己扎根的市場,去往另一個陌生的市場時,他能帶走什么?
關于現象:為什么會走出去?
在暖通空調市場中,不管是“擴張感”的驅使,還是“活下去”的動力,亦或是一次偶然的機會,都讓經銷商為了有限的市場而四處奔波。
經銷商“走出去”多見于工程商,跟隨著總包方或者其他的資源而奔走,而對于零售商而言,更多地是扎根市場、重視服務,探索市場中更深的消費潛力和服務價值。但2020年的疫情,讓市場積重難返,市場的激烈競爭,洗牌加劇,讓安于現狀、小富即安的心態最終受到了挑戰。
而挑戰,往往也是快速成長的機會。家裝零售商面臨極其殘酷的惡性競爭,當市場飽和和經銷商擴張的矛盾激發,想要“生存”就必須“出走”。
說點原因:“低維度”的競爭讓增長行之有效
“低維度”的競爭更有效,更直接。舉例來說,江蘇匯芝捷陳志強從蘇州“出走”到了安徽,他表示,相比于成熟市場,外地的不成熟市場相對不飽和,價格空間較之成熟市場也比較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當地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隨之提高,相比于競爭激烈的成熟市場,這足以牢牢地吸引著經銷商的目光。

江蘇匯芝捷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志強
發展無非就是人、市場、資金。江蘇中廣泳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談云飛表示,目前,中廣泳池除立足常州外,還在廣西北海、河南安陽等地有業務的合作、拓展。其表示,“走出去”最大的收益就是銷售額的增長,但對企業的實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走出去”意味著突破舒適區,談云飛表示,其考慮進入一個市場主要有兩個決定性因素——短板區域和增量市場。永遠呆在一個圈層里會讓人舒適,但并不安全。資本逐利的本質就是擴張,無論個人還是企業,設定了新的目標,就必須離開“舒適區”,必須去挑戰原有的能力結構、資源范圍和知識水平。

江蘇中廣泳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談云飛
談談困難:外部發展如九死一生
“九死一生”是陳志強在談到自己“走出去”時使用的詞。向外部市場拓展業務領域是很難的,經銷商在不同的區域面臨著不同的市場環境,也面臨著資源、管理成本、運營成本等等因素的制約。一位經銷商表示,其從無錫走向了濟寧市場,在零售方面,以往的銷售、安裝、營銷等模式尚可復制到陌生的市場,但如果沒有資源的積累,項目的開展很難,前期基本無項目可做。
而零售想復制到其他市場,也并非易事。無錫生普與湖南生普的合作源于偶然,無錫生普總經理陸紅軍表示,合作不是有規劃、有組織的事情,而是同學之間在業務上偶然的一次合作,并沒有太多的利益訴求。在這種合作之中,無錫生普主要提供技術、產品及品牌的包裝收儲,但市場還是靠湖南生普在當地提供基礎技術、品牌以及供應鏈。

無錫生普舒適家總經理 陸紅軍
陸紅軍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未來無錫生普也不大可能進行外部市場的拓展,因為每個市場都不太一樣,施工、服務等方面都是很難完全復制的,經銷商很難將新市場拓展好。本來暖通市場就不是一個有很大空間的市場,盲目拓展只會增加管理成本,效率也不一定會提高,我們更愿意針對本地市場做好周邊的服務,這樣反而更有價值。”
市場不是無限的,當行業的紅利期和經濟上升期即將逝去的時候,企業如何才能獲得發展?是扎根市場、深挖服務,還是向外拓展、重建競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的審視自身,看清新環境里的競爭形勢,構建獨一無二的競爭力。一位經銷商表示,只有獨特的優勢和競爭力,才能夠在任何環境、任何市場贏得發展,擁有足夠的應對市場變化的實力和底氣。
心理學研究表明,走出舒適區進入新的目標領域會增加人的焦慮程度,從而產生應激反應,其結果是提升人對工作的專注程度。雖然離開“舒適區”會很困難,但若是達到了新的目標,也會產生新的“舒適區”,或者說,“舒適區”被擴大了。在新的區域中,不論企業還是個人,得到的是承受能力和抗壓風險的改善,也是能力的提升。
隨著市場的逐步完善,在一些中小項目中,方案、技術、產品等因素的影響勢必會越來越大,資源的影響弱化。并且,在全球化的新趨勢下,也有一些經銷商走出國門,跟著廠家走向中國制造業遷移的重點地區——東南亞,當地的暖通工程商實力相對薄弱,對中國經銷商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走出去,看起來很美,但這可能只是少數人的游戲與冒險。
- 下一篇: 做飯“小白”變身“中華小當家”,秘密武器是……
- 上一篇: “積微(GIWEE)”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