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增長是中央空調 “十四五”發展的主旋律
發表于: 來自:家電頭條
全球局勢來看,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與否成為未來五年世界貿易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從國內宏觀層面而言,"十四五"時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我國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的關鍵時期。
面對波詭云譎的外部市場環境以及全新視角節能減排的內部號召,中央空調行業十四五或將開啟新周期,回歸穩定增長跑道。據產業在線預測,“十四五”期間,中央空調的年復合增長達到5.13%,穩定的常態化增長會成為這一階段的主旋律。
從產品發展來看,由于銷售渠道與體驗的加速升級、精裝修市場的快速發展及用戶舒適需求的增長令戶式產品在“十四五”期間的需求端潛力可期。此外,疫情影響下競爭更加激烈,加速產品迭代升級與服務的細化完善,同樣利好“十四五”市場的多層面協調發展。
冷水機組市場主要受政策及關聯行業發展影響,較強的的周期性和剛需屬性令需求顯現較為穩定,隨著投資規模的回暖,更多領域的市場機會仍將顯現。各應用領域對冷水機組產品節能化、智能化的要求逐漸提升,加速了產品性能的定向升級,更具適配性的制冷設備也將推動市場的規模擴張。
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決策部署,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推動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5月30日,生態環境部下發《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正式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這既是順應綠色高效行業主流思維的體現,同時也是國家通過政策導向引領企業產品升級改造的縮影。
在政策的積極帶動下,北方清潔取暖的明顯成效也催生了南方供暖的現實訴求,模塊機的工程采暖效用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展現。而隨著碳中和實施路徑的清晰化,我國清潔供暖必將迎來用能方式、能源結構的顯著變化。2021年我國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示范期即將結束,后續如何建立一套兼顧民生和環境的長效機制,是亟需考量的重點問題。
在清潔取暖市場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因使用過程中外在因素造成的一些反面影響,致使產品的可信賴程度被降低,水地源是較為典型的案例之一。近些年水地源熱泵一直在持續下滑,不過2020年的下滑幅度有所放緩。此外,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近日發布的《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有望提振行業發展。意見明確提出了兩個目標:一、到2025年,各地基本建立起完善規范的地熱能開發利用管理流程,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比2020年增加50%,在資源條件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二、到203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比2025年翻一番。
對水地源熱泵行業而言,雙碳目標的提出以及翔實有效的政策支持為我國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為我國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國家對于行業施工細則的確立及區域補貼政策的推進實施,也為水地源熱泵市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健康危機衍生的產業困境倒逼市場進一步提升對于人居環境的重視,尤其是以公共建筑為主體的群體性活動場所。同時,在新基建政策引領以及后疫情時代所提升的健康思維都給中央空調細分應用場景帶來了顯著變化,數據中心、軌道交通等細分市場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而對于細分應用市場獲得優勢的因素不僅僅是依靠品牌的知名度,更加注重產品在應用范圍的精密化配置。
較為典型的是,中央空調作為承載醫院高效節能、優化呼吸環境的必備要素,成為市場參與主體的博弈焦點。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整個醫療空調系統中,空調冷熱源系統耗能量占據總能耗的一半以上,疊加疫情所衍生的市場環境意識的提升,社會對于醫用空調的標準層次會不斷提升,有專家建議醫院空調系統應具備疫情與非疫情時期不同要求下的功能轉換能力,并將這一特點稱為醫院空調系統的“平疫結合”。
總之,健康綠色和智能化控制勢必會成為中央空調企業在細分領域的核心競爭要素,細分應用市場要更多關注產品在綠色健康、高效節能層面的需求變化。同時,對于特定應用場景開發針對性、定制化產品會成為“十四五”期間較為顯著的特點。
從整體市場發展角度來看,經濟穩定有序發展和健康生態理念的雙軌推進將是中央空調行業“十四五”發展的有利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