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省出臺“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
發表于: 來自:元一能源
近期,隨著各省十四五能源規劃陸續出臺,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光伏等可再生能新增開發規模逐漸明晰。據統計,截至目前海南、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寧夏、浙江、江西、西藏、四川、黑龍江等21省已公布了十四五能源規劃,其中16個省份明確了超258GW以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目標。
從規模來看,十四五期間僅海南、內蒙古兩省光伏新增規劃約占到總量的39.5%;河北、山東、云南三省新增裝機規劃均超25GW,寧夏、浙江、四川新增裝機達10GW及以上,江蘇、西藏、遼寧、黑龍江、江西新增規模均在3GW以上。
而在這些地區出臺的規劃中,“兩個一體化”基地和分布式光伏被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發力點。
“兩個一體化”
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今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又聯合發布《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4月,國家能源局向各省市印發《關于報送“十四五”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工作方案的通知》,上述文件鼓勵“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的開發建設。
“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側重于電源基地開發,結合當地資源條件和能源特點,因地制宜采取風能、太陽能、水能、煤 炭等多能源品種發電互相補充,并適度增加一定比例儲能, 統籌各類電源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積極探索“風光儲一體化”,因地制宜開展“風光水儲一體化”,穩妥推進“風光火儲一體化”。
“源網荷儲一體化”:側重于圍繞負荷需求開展,通過優化整合本地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要素,以儲能等先進 技術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以安全、綠色、高效為目標,創新電力生產和消費模式,為構建源網荷高度融合的新一代 電力系統探索發展路徑,實現源、網、荷、儲的深度協同, 主要包括“區域(省)級源網荷儲一體化”“市(縣)級源網荷儲一體化”“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 等具體模式。
“兩個一體化”發展是電力行業堅持系統觀念的內在要求,是實現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提升可再生能源開發消納水平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的必然選擇,對于促進我國能源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統計,在已公布“十四五”規劃的省份中,黑龍江、甘肅、河北、內蒙古、新疆、湖北、貴州、云南、四川、福建等10個省市均明確提出要開發多能互補及一體化大基地項目。
如今,無論是從各省政府“十四五”規劃、政策導向,還是大小能源電力企業的項目開發建設,多種能源搭配的“一體化”基地項目已然呈現遍地開花之勢,“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大型基地項目赫然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主流模式。
分布式光伏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大型集中式電站占比為67.8%,分布式電站占比為32.2%。隨著光伏在建筑、交通等領域的融合發展,疊加戶用的應用規模,屋頂分布式光伏將加速發展,預計未來分布式將成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主力軍之一。
據統計,在“十四五”規劃中,浙江、山東、大同、杭州、吉林、廣東等6省份將分布式光伏發展作為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部分,寫進規劃之中。
此外,國家能源局亦發布分布式光伏重大利好政策,《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市場的開拓,擬在全國組織開展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目前,已有超過20個省市發布推動分布式光伏整縣項目相關文件,除少數地方申報尚未截止以外,省級地區大多已完成申報,政策推動疊加分布式應用場景日趨成熟,十四五期間分布式光伏發展大有可為。
從2021年開始,除戶用光伏以外,光伏項目將全面去補貼,進入平價時代。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調動更多的閑置屋頂資源,發展分布式光伏,或將成為我國發展光伏產業的主流。
截至2021年一季度,全國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281萬千瓦,占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的54.7%,占比超過集中式光伏。從后續光伏裝機容量的角度看,分布式光伏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未來分布式光伏裝機的占比將穩步增長,有望在2025年達到50%,逐漸成為未來光伏建設的主流,而我國可安裝光伏建筑面積還有待開發,增長潛力巨大,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分布式光伏市場或將迎來真正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