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清潔取暖改造未經一年檢驗,不得拆原有燃煤設施
近日,國務院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12月11日,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在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截至去年底,農村已完成3700萬戶清潔取暖改造。“今年再增加200多萬戶,估計是3900多萬戶了,世界上從沒有過這么大規模的工程。清潔取暖工作既是環保工程,也是民生工程。”
據介紹,現已將88個城市納入到中央財政支持清潔取暖范圍,中央財政每年都增加資金,今年已達到330億元。其中,清潔取暖累計專項資金占了一半,煤炭消費量減少了7000多萬噸,二氧化碳減排1億多噸。“人民群眾告別了煙熏火燎取暖的時代,這也是能源消費革命的標志性成果,農村用能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劉炳江說。
需要注意的是,采暖成本上漲有所提高,如何促進長期穩定運行?劉炳江表示,每年用財政資金給予農村清潔取暖運營補貼,國家、省、市都要進行補貼,總體來說,補貼后用電、用氣成本原則上不高過用煤成本。自2020年起,大氣污染防治資金中已經安排了清潔取暖補貼。
在氣價和電價優惠方面,劉炳江表示,城市居民用氣有國家補貼,現在農村清潔取暖也同樣有補貼,給農村的氣價比較優惠,但現在有些地方落實得不是很好。“電價也有峰谷電價,峰谷電價用得不錯,到晚上要儲能,白天把熱再放出來,所以價格是比較低的。原來大家反映谷電時間比較短,現在時間也拓展了。”
在清潔能源供應保障方面,劉炳江指出,這是每年工作重點,協調有關部門保證天然氣、電供應。
在監督幫扶方面,劉炳江說,“生態環境部每年對農村新增的清潔取暖戶進行檢查,合同是不是簽訂了,能不能得到保障;對已穩定開展清潔取暖的農戶,發現問題就及時與地方政府協調溝通,盡快解決問題。”
劉炳江表示,現在清潔取暖工作重心已經由原來大規模提高清潔取暖比重為主轉到鞏固存量和有序新增上。
一是切實抓好清潔取暖持續運行,鞏固清潔取暖成果,不斷完善清潔取暖長效機制,確保運行有人管、支持政策有延續、供暖安全有保障、散煤不復燒;二是有序實施新增清潔取暖改造,正在開展清潔取暖的地區按照既定實施方案有序推進;暫時未開展改造的地區,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穩妥實施新增清潔取暖改造。三是在改造過程中堅持一貫的原則,將人民群眾溫暖過冬放在首位,堅持以氣定改、以供定需,確保能源穩定供應,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新改造尚不具備安全穩定通氣條件的,尚未經過一年實際運行檢驗的,不得拆除原有的燃煤取暖設施,堅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多樣化清潔取暖方式,為清潔取暖持續運行奠定基礎。
“在各部門、各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有信心持續將這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做好,將群眾安全清潔、溫暖過冬的需求落到實處。”劉炳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