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系列報道——《解碼智慧冬奧|從北京冬奧會看格力中央空調的技術創新》
發表于: 來自:格力中央空調
新華網報道:《解碼智慧冬奧|從北京冬奧會看格力中央空調的技術創新》

原文如下:
作為中央空調重要組成,多聯機配置靈活、節能高效,廣受用戶歡迎。面對日益復雜的應用場景,傳統多聯機適應能力存在能耗較高等問題。基于天氣聯動控制與大數據節能運行算法,格力開發的GMV6人工智能多聯機,有效提升了機組實際運行的節能性和用戶舒適性。
在格力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重要比賽場館和項目配套時,GMV6人工智能多聯機表現亮眼,以綠色低碳理念,兼顧運動員對于溫度、空氣環境適應需求。
在北京冬奧村居住區,格力GMV6人工智能多聯機中央空調產品,正服務于商業大空間區。相較于普通商用多聯機,格力GMV6人工智能多聯機搭載的天氣預測自適應技術,結合壓縮機冷態啟動技術可實現低至1W待機;根據機組配置、落差以及使用特性差異,內外機換熱自動高效匹配,實現負荷需求自調節,整機運行能效提升25%。
升級為“水冰轉換”的國家游泳中心,格力多種空調產品正為場館打造高品質空氣環境;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格力提供了包括主體建筑智慧冷源系統及BIM模型等全方位的產品和服務……
不僅僅是在北京冬奧會上,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逐漸廣泛,格力中央空調主張的“節能環保、綠色健康”道路也迎來新篇章。格力電器憑借其追求優秀品質、堅持自主創新的理念,正在為人類的科技發展和美好生活做出貢獻。
攜手合作伙伴
共建零碳中國
2020年,我國“雙碳”目標的制定,對綠色經濟轉型發展提出新要求。從整個行業發展而言,清潔能源的創新和應用,推動實現綠色發展目標,也是趨勢所在。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制冷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15%以上,大中城市空調用電負荷約占夏季高峰負荷的60%。作為碳排放大戶的暖通制冷行業,實現綠色發展要加大節能技術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還需要應該重視光伏、風能等清潔能源利用。
自2012年起,格力秉承“讓天空更藍,讓大地更綠”的理念,聚焦解決空調能耗問題,開始低碳空調產品的研發和布局。多年來,格力電器堅持以創新科技服務綠色生活,建立起“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回收”的循環發展模式,與行業伙伴攜手,共建零碳中國。
2013年,格力自主研發的光伏空調問世。經過“十年磨一劍”的努力,2021年,格力自主研發的光伏(儲)直流空調系統應運而生,將光伏發電與空調用電結合,改變傳統空調“用電器”屬性,實現空調直流化、能源信息化以及精細化管理,打造出一套源-儲-網-荷-(備)多元換流的零碳直流生態系統,落地工程項目六千多個。
在2021年的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上,格力電器與清華大學聯合團隊研發的“零碳源”空調技術,從全球近百個國家2100多支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實現節能85.7%,在大賽中奪冠。
可以說,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加快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是走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的題中之義。
格力電器用創新智慧勇攀高峰,憑借技術金鑰匙去敲開“千億元級別企業俱樂部”的大門。早在2012年,格力就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的目標,凝集千萬格力人的汗水和希望,用踏實肯干和銳意進取鑄就了格力美好明天。
數據顯示,在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研發費用合計達204.84億元。最近數據顯示,格力電器有近9萬名員工,其中有1.4萬多名研發人員和3萬多名技術工人。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當前格力中央空調已覆蓋離心機、多聯機、螺桿機、模塊機、風管機、特種機、冷凍冷藏設備等在內的13大系列上千種品類,可滿足不同工況、不同場景、不同行業的設備需要。
加強知識產權
蓄力打造良好創研氛圍
在機場、地鐵、體育場館等諸多高大空間公共建筑場所,都有使用空調機組進行環境溫度調控,采用傳統的區域內的環境溫度控制機組負荷,存在冷量供給與負荷需求響應不及時、無法同時滿足冷量供給與除濕能力、風機輸配功耗損失大,能效低的問題,不能達到較好舒適和節能效果。
格力自主研發的“空調機組控制方法和裝置”解決了這個問題。公開資料顯示,該方案基于網格化遠程檢測技術,實現了冷量供給與需求的秒級實時響應,避免了能量浪費,首創動態雙變流量解耦控制技術,建立以綜合能效最優為目標的尋優算法,實現制冷量與除濕量獨立控制,壓縮機與風機綜合功耗實時最低,使空調機組整體達到最節能運行狀態。
在今年6月舉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獎上,該項目斬獲金獎。此外,格力勢如破竹還獲得18項大獎,迎來中央空調行業的發明專利的高光時刻,也是家電行業發明專利獎獲獎總數最多的企業之一。
實際上,專利工作早已成為格力長期而穩定的工作。一組亮眼數據正展現著格力在自主創新方面的實力。自2016年起,格力電器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五年穩居全國前十,2019年位居全國第六。截至2020年6月30日,格力電器累計申請專利68747項,其中發明專利34072項。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調結構、促創新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舉措。專利尤其是發明專利作為知識產權領域的一項重要指標,與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密切相關,具有非常關鍵的戰略意義。
格力電器在日內瓦發明展收獲金獎11項,紐倫堡發明展金獎收獲5項,累計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行業級科技獎勵共106項,擁有33項“國際領先”技術。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格力正式向丹麥格蘭富授權新型無稀土磁阻電機領域的3項電機專利技術,實現了中國技術“走出去”。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曾經說過,“只有為創新者和創造者解決后顧之憂,讓其切實品嘗到知識產權帶來的好處,創新才會源源不斷涌現。”
在董明珠帶領下,格力專利運營穩步推進,不斷挖掘和釋放專利的深層價值。針對核心企業鏈,格力采取“三步走”戰略,“對上游企業作專利幫扶、對競爭對手實施專利許可,對下游企業作專利技術升級”,促進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發力高端“智造”
驅動全產業鏈轉型升級
當下,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這一概念逐漸落地普及,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刻不容緩,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全力驅動“智能制造”將是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一步。
2021年上半年,格力先后推出定梁龍門加工中心GA-GF2517及GA-GF1612、新一代工業機器人GR600/2.85、高速高精機器人GR7/0.9、高速高精機器人GR70/2.0。值得一提的是,機器人GR7/0.9重復定位精度達±0.03mm,GR600/2.85負載能力國內最大,重復定位精度達±0.1mm,相關產品廣泛應用于鑄造、汽車、鋼鐵等行業,為多行業智慧轉型提供技術支持。
創新作為制造業轉型的第一引擎,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格力高端制造的轉型和發展離不開自主創新的支撐。除了產品創新方面的實力,格力積極推進智慧工廠建設,助力打造“黑燈工廠”“無人工廠”。
據悉,通過自主搭建的大數據平臺,格力提供海量數據存儲、分析查詢與數據挖掘能力,為產品生產與研發過程中的信息化升級夯實基礎。同時,依托工業制造的豐富場景,格力加速推進AI人工智能應用,在智能檢測、智能識別、智慧辦公等領域深入布局,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水平。
2021年上半年,格力“面向家電行業產業鏈協同場景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廣東省工信廳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工廠平臺研究與產業化項目”入選工信部物聯網集成創新與融合應用類項目。格力不僅僅立足自身發展,更是與產業界合作伙伴攜手,在智能裝備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深耕和發力,為格力數字化轉型道路創造無限可能性。
如今的格力電器不斷發力高端制造,全力推進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格力電器始終堅持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研發價值觀導向,站在技術前沿不斷優化和升級自身產品和服務體系,加強格力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引領著行業朝著更高質量發展。
- 下一篇: 松下電氣熊偉軍:一站式“健康”解決方案
- 上一篇: 2021格力中央空調交通運輸十大精品項目盤點